第19章 家丁阿牛 (1/2)
王青云和温培怡主仆二人一起到了城外的刘家码头。
从这里渡过嘉陵江,可以到达临江门外的古佛寺,然后从临江门进城,也可以沿城墙往西南一直走,就能到达通远门外的兴隆街。
码头上有渡船,温培怡不坐,反而租了一条渔船,王青云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跟着上了船。
船夫解开绳子,竹篙往岸上一捅,渡船慢慢往江心驶去。
江面很宽,
船很慢。
此时天已黑透,遥望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
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万家灯火,漫天星辰,尽在江中。
白天热闹的江面上,此时就剩这一叶孤舟,荡漾在灯火星辰之上。
渔船顺流而下,正所谓烟月一舟渡,江灯万户明,这是王青云在后世所看不到的美景。
三人说着笑,船已慢慢靠了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肥皂水的味道,
已经到千厮门外了。
千厮子,白雪如银。
这里是嘉陵江流域的粮棉的集散地,打好包的棉花,雪白如云。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城里主要的洗衣店所在地,洗衣业非常繁荣,几乎大半个城市居民都把衣服送到这里来洗。
门内万户吊脚楼,家家门前杵衣声,
一根接一根的晾衣杆覆盖着一大片街巷,五颜六色的衣服在夕阳下飘动着,有如开了个巨大的染坊。
从上往下看,犹如彩旗飘飘。
城门外的江边,密密麻麻全是洗衣人摆置的石头,在星光下若隐若现。
三人下了船,温培怡说要带王青云去个地方。
王青云问她也不说,只好跟着她往朝天门方向走。
往前几百米就是朝天门大码头,此时虽已入夜,但码头上依然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各种大大小小的木船凌乱的停靠在岸边,城墙外,密密麻麻全是棚户和吊脚楼,乱糟糟的叠在一起。
一艘赶工的货船沿江而上,光着身子的纤夫们正喊着川江号子:
“脚踏石头哟,嚯嘿嚯嘿!手扒沙哟,嚯嘿嚯嘿!穿恶浪哟,嚯嘿嚯嘿!踏险滩哦,嚯嘿嚯嘿!闯漩涡哟,嚯嘿嚯嘿!迎激浪哦,嚯嘿嚯嘿!……”
这里是山城最大的水码头,两江交汇,江面宽阔,水流缓慢,是天然的港口。
江心底下的金竹寺,如一根定海神针,稳稳的托住这一大锅鸳鸯汤。
小曲中唱“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
南宋时,迁都南京,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所以取名为朝天门。
城门外各种茶馆、饭馆、旅馆,家家客人爆满,几个小孩在石阶上玩耍嘻戏,齐声唱着小曲:“城里的小姐下乡来,脚上穿的是高跟鞋,一走走到田坎上,三拐两拐就拐下来;乡下的丫头进城来,脚上穿的是草鞋,一走走到城门洞,哟!啷个大的灶孔……”
温培怡拿出一把糖分给唱曲的小孩,说:“唱得不错,这是姐姐奖励你们的。”
小孩们拿了糖,齐声说谢谢姐姐。
温培怡又问:“我让你们办的事,办好了吗?”
孩子们齐声回答:“办好了。”
王青云不解,“你让一群小孩帮你办什么事?”
温培怡说:“你一会儿就知道了,小胖墩,带我们过去。”
一个小胖子说了声“好”,就在前面跑开了,三人赶紧跟上去。
一行人下到江边,小胖指着一块大石板说:“就在那下面。”
温培怡给小胖抓了一把糖,拍拍他的头说:“乘,回去吧。”
小胖拿着糖高兴的跑了。
王青云说:“神神秘秘的,那里有什么呀?”
温培怡一改往日轻浮的举动,面带沉重,说:“你跟我来。”然后带着往那大石板爬上去。
在赵小嫚手中的电筒光照射下,王青云发现石板下有一个浅洞,里面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
王青云走近一看,那乞丐缺了一条腿和一只手,再看他那刀疤脸,这不是?
“阿牛叔?”
温培怡说:“没错,他正是你们家的家丁阿牛。”
王青云扶起阿牛,却发现他目光呆滞,两眼无神,见了王青云,没有任何反应。
王青云心里一阵唏嘘,想当年,阿牛可不是这样的,他很阳光,虽然身为下人,但很天都乐呵呵的,王青云的父亲很喜欢他,才让他专职照顾王青云。
20年前那些绑架案,阿牛和王青云一起被绑匪劫走。
当天晚上,绑匪就砍断了阿牛的一只手,和一封勒索信一起,被送到了王青云父亲手中,限两日内准备十万现大洋,晚一天,就再砍一只手或脚。
王家虽然家境殷实,但十万现大洋,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紧急调拨之下,从名下的各大米庄、绸缎庄等店铺也才筹到一万多块。
为了保证人质安全,王青云的父亲只好先将一万现大洋放到绑匪指定的江中小船上,并附信一封,肯请宽限两日,赎金一定尽快送到,千万不要伤了人质。
第二天,王家再次收到一个包裹,里面又是一只血淋淋的脚,王青云的父亲认得出,这是家丁阿牛的脚,包裹中依然有一封信,信中说,可以再宽限两天,若收不到赎金,时间一到,立刻撕票。
为了救人,王青云的父亲只好四处借贷,可遭此变故,又有谁愿意借给他,即使他一生做了无数好事,但在利益面前,人心都是冷的。
就在王青云父亲几乎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043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043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9章 家丁阿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郁江水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