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收购成功 (1/2)
如果说把收购谈判比作相亲的话,那么第一轮就是看相貌了。
第二轮是看内在的性格合不合,能不能长期走下去,第三轮是决定成不成的关键。
外貌和内在全都熟悉了,这就相当于对彼此有了较深的印象。
同理,宏华制衣厂的收购案持续快两个月了,外在条件和内部财务情况已经透明了。
谈判的价格始终没有谈妥。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宏华制衣厂的近百名员工的安置问题以及银行债务问题。
倘若这两个关键问题解决不好。
那么,没有人会下决心出高价收购,处理不当的话反而会引起自家的不良反应。
洪厂长坚持己见,务须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可金泉和尚峰两家制衣厂本就有很多员工,这次是为了销售渠道和地皮来的。
如果要安置近百名员工,那就需要重新开启制衣厂,这样收购和不收购有什么区别呢?
近百名员工的安置问题,绝非小事。
处理得当自然是好,要是处理不当的话,反而会影响两家的商誉。
因此,两家公司不得不黯然离场。
第三轮谈判,只剩下了袁绍辉所代表的东林。
价格已经做出了让步。
只有近百名员工的安置问题,袁绍辉也无法给出满意的结果。
最后,洪厂长要求跟袁绍辉背后的正主见面。
只有协商好了,才能最终做出决定。
第三轮谈判的地点定在宏华制衣厂的会议室。
前两轮谈判的地点要么在酒店,要么就临时找了间多功能会议室。
唯独第三轮不同,直接定在了厂里。
因为这一轮谈判过后,宏华制衣厂以及厂子下面的土地,就要改名换姓了。
11月15号,上午10点
王总监租了辆大奔载着陈楚,王胜以及财务总监张姐等人直奔谈判地点。
袁绍辉在宏华制衣厂的停车场早已等待多时。
为了显得成熟,陈楚特意买了套西服。
三位总监都穿的职业装,毕竟现在是正规的谈判环节,任何细节都不容有失。
寒暄过后,袁绍辉边走边说:“陈总,目前价格定在了700万,其他细节均已谈妥。”
“只有员工的安置问题,洪厂长必须要求跟您面谈才肯作出决定。”
“前期估算,每个员工跟厂子签了长期合同,如果开除的话,这笔违约金数目不小。”
“而且,关键是他们有些人年纪大了,安排退休又是一笔支出。”
……
袁绍辉说的话,总结出来的只有暂时不能开除厂子里的员工。
陈楚听懂了,难怪那两家制衣厂扛不住呢?
要让他们接手近百名员工,吃力又不讨好,而且还可能影响后续的资金链。
风险将会压过机遇。
这笔生意自然就划不来了。
不过对自己来说,近百名的员工既有经验,又有能力,反而是有用的资源。
第三轮胜出,理所当然。
其实在袁绍辉看来,陈楚真正想要的是宏华制衣厂脚下的地皮。
厂房还有前后面的空地,面积全都加起来有800亩地,开发出来价值惊人。
这座工厂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
厂房早已老化不堪,员工们倒是兢兢业业,但终归是被市场淘汰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个地方,最值钱的就是地皮。
金泉和尚峰两家公司坚持到第二轮也是为了地皮和销售渠道。
但要是接手近百名的员工问题,支出相对来说就会增加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这种风险对他们来说,并不值得。
……
此时,宏华制衣厂依然没有停工,厂子里的机器依然在运转。
轰隆隆的声音,响个不停。
只是来往员工们的脸上都很低落。
收购这么大的事,洪厂长想瞒也瞒不住,终归是被穿了出去。
面临将要下岗的局面,众人大多数都在四五十岁了,出去找工作会很难很难。
陈楚看到这一幕,并没有多说。
随着袁绍辉以及洪厂长的秘书缓步上楼。
二楼会议室
洪厂长看到陈楚的时候,尽管是穿了西服,可依然无法掩盖年轻的事实。
本应是青春稚嫩的大学少年,偏偏处理着数百万的生意谈判。
强烈的反差感,有种说不清的魅力所在。
洪厂长仿佛老了几十岁的大笑出声:“江山代有人才出,果然不错啊!”
“陈总年纪轻轻,竟能做出这番成绩,让我们这些老辈人该怎么活啊?”
陈楚握住洪厂长满是茧子的大手,微笑道:“我看洪厂长并不老,还能再做三十年。”
“哈哈哈,陈总说笑,陈总说笑了。”洪厂长急忙引众人落座,吩咐秘书泡茶。
接下来谈的是合同上的细节。
谈妥的不需要多做讨论,只是针对收购价和员工处理这两个关键问题说了说。
洪厂长叹息道:“陈总,厂子里的那些老人跟了我几十年,手艺非常好。”
“我心里实在不忍让他们下岗离职,不知道你想如何处理这些事?”
陈楚笑道:“洪厂长放心,只要有能力,有技术的员工,我全盘接受。”
“不过,在价格上面希望贵方能稍作让步。”
说到这里,袁绍辉微笑道:“陈总说的在理,洪厂长既然念旧,我们不会做坏人。”
“我们希望能在收购价方面有所调整,700万的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214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21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32章 收购成功)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今生曌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