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造纸术 (1/2)
第10章造纸术
赵高久久地望着门外的天空,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
终于过了一会儿,赵高深沉的说了一句:“静观其变。”
很快,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参与了炼钢计划,炼钢计划大获成功,所有的百姓都连连叫好。
嬴政心里也非常高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大儿子竟然这么能干。
【叮咚,叮咚!恭喜宿主获得神技:万剑归宗!】
扶苏心头一震,万剑归宗?这是什么武功?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扶苏启动自动融合功能。
“自动融合神技万剑归宗。”
很快,一股剑意从扶苏的门面袭来,扶苏感到寒光闪闪,精妙绝伦的剑法在他眼前闪闪而过,没过多久,扶苏已经把这套剑法全都融会贯通。
“妙啊,妙啊!当真是一套精妙绝伦的剑法!”扶苏连连赞叹,心头一喜,顿时感到内力大增!
扶苏顿时身心活跃起来,又开始执行他的第二个计划,那就是造纸术!
秦国人用的都是竹简,用竹简来记录文字,不但非常的不方便,而且竹简非常容易受损,因为外界环境受损还不说,有时候这个竹简甚至会被虫子咬掉。
而且竹简非常的沉重,运输可以说是极其的不方便,所以扶苏想要赶紧把造纸术发明出来。
“请把有关于造纸术的全部资料显示出来。”扶苏轻声对系统说。
很快跟造纸术相关的资料全部显现了出来,扶苏为了能推广下去,用竹简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了下来。
但是苦于没有印刷术,虽然他把这个抄下来了,也只能用嘴巴再去转述给人民百姓。
扶苏心想这是必须要自己出马了,这些百姓完全帮不了他很大的忙,这些百姓只能帮他收集材料而已,但转念一下,这已经是有很大的好处了。
扶苏叫来自己的侍卫伍庆,让他去咸阳城贴上告示。
“扶苏公子,这又是个什么鬼?去山上收集树皮?这有什么作用!”一名百姓吃惊的说,其实古代跟我们现代不同,古代大多数人以农业为生,大多数人都不稀罕什么树木,只想种好自己的田。
“收集树木树皮?难道扶苏公子是想做木匠了吗?”一名百姓哈哈大笑的说,其他人也跟着起哄,全都笑了起来。
“听扶苏公子的准没有错,还记得上次的炼钢吗,我们开始也全都不相信煮一锅贴有什么作用?现在可是见识到了,连陛下都夸奖扶苏公子这个精妙绝伦的好办法。”一名大力支持扶苏的百姓说。
有些百姓虽然嘴上说的不想去,但是身体可是诚实的,他们很快就上了山,开始采集树皮。
一天很快就结束了,一下就采集了非常多的树皮,这已经足够扶苏开始自己的造纸工艺了。
扶苏通过自己的系统很快就造出来了纸,他拿着造好的纸来到了嬴政面前,想要嬴政帮他进行全国推广。
“父皇,这就是而成这几个月制造出来的新发明,我愿意把它叫做纸。”扶苏得意的说,他相信这是必定又能使秦始皇大吃一惊。
果不其然,秦始皇又露出了一脸迷惑的样子。
“苏儿,这个纸又有什么用啊??”嬴政好奇的问。
“回禀父皇,儿臣觉得老是用这个竹简记录文字太过于麻烦了,竹简太重,又容易受损,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但是儿臣做的这个纸非常的方便。”
“儿臣做的这个纸,非常的轻,并且不容易受损。”扶苏继续说。
“天下岂能有这么好的东西?”嬴政又被眼前的这个男人震惊到了。
“千真万确,现在儿臣就会给你演示。”扶苏拿起制作好的纸,又拿起来一只墨笔,命人把墨水呈上来。
扶苏开始笔走龙蛇,一下子就完成了一幅庄子的《逍遥游》,顺便炫耀一下了一下自己的书法。
“当真是奇妙无比!苏儿,你现在可以说是真的长大了,你现在做的这些举动,都有利于人民,你的输入法也进步了不少。”秦始皇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秦始皇命令史官记录下来扶苏的这项举措,秦始皇心里非常得意,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创造出来这项伟绩将要流芳百世。
扶苏也是非常的得意,他知道自己将要创造历史。
很快,扶苏又调动人民开始进行印刷术的执行,很快又大获成功。
扶苏的这几项举措大大的推动了秦国的工业发展,从此以后公子扶苏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臣,扶苏从此深得民心,深深的赢得了秦始皇的喜爱。
胡亥和赵高知道大事不妙了,这个扶苏如果登基称帝的话,自己可没有好日子可以过了!
“还望大人救我!”胡亥行色匆匆的跑到了赵高府上。
赵高大吃一惊,胡亥可是秦国的公子,谁敢行刺他?
“此话从何说起?公子何必如此着急?有事慢慢说,不必慌张。”赵高惊讶的问。
“现在举国上下都知道了,扶苏这几个月的时间,接连立了三个大功,据说他将要被载入史册。”胡亥慌忙的说,他现在对扶苏非常的畏惧。
其实赵高哪里不知道这个事情,只是他不知道为什么扶苏一下子能变得这么厉害,扶苏小的时候,他就观察过扶苏,没有想到扶苏竟然能走到今天。。
“公子莫慌!属下再派人暗杀他就是了,这几个月我们没有找他的麻烦,想必扶苏现在已经放松了警惕!他哪里知道他在富国强兵的同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3214/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32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0章 造纸术)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唐太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