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同刘夫人一起同來的,还有袁绍当前的四大谋士:郭图、逢纪、审配、许攸。
见到袁术,刘夫人很直接的问袁术:
“晋王殿下,先夫托孤,谁來继承先夫爵位。”
“嫂嫂觉得谁能继承爵位呢。”袁术反问刘氏,这个问題让她來回答好一些,这个恶人让她來做好一点:“孤不甚了解大将军诸位公子,还请嫂嫂解释一二。”
这句话是当初对白时,贾诩告诉袁术的,一定要自称孤,表示是正式的场合,不能算家事,以提高事情的严肃性,而且还要把这个分裂诸子的恶名留给他们的亲生母亲。
“虽然显思为长子,但是聪慧不及显甫,而且贱妾与先夫都十分钟爱尚儿,但是眼下尚儿尚幼,恐不及担当大任,因此想要询问晋王。”刘氏不知是计,老实回答。
四大谋士看到这里,自然看得出袁术怎么想的,还沒來得及劝阻刘氏,刘氏就说完了,似乎刘氏是胸有成竹一般,袁谭的眼睛里直冒火。
“呵呵,在孤看來显思也不错啊,又是长子,奈何废长立幼呢。”袁术假意劝阻,于是四大谋士脸色变了变,唯有许攸脸色好看点,显然他是支持袁谭的,然而,袁绍虽未立嗣,但是,根据袁绍的意思,立幼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又有夫人做主,因此,剩下的三谋士很支持袁尚。
“这是先夫的意思……”刘氏答道,他实在找不到一个什么理由为自己增加筹码,只有撒谎了,其实这谎也不是很假,袁绍喜欢幼子,自然有立幼的想法,只是來不及了……
“大将军的意思是择其贤者而立之,试问三子谁最贤德。”袁术又踢球,让他们三人自己去争去,四大谋士明明知道袁术的意思,却无法挑明,也不敢去明说,干着急。
“晋王,谭有征战之功,熟读兵书,能为父亲余业开疆拓土。”袁谭急忙上前表功。
去你的,袁术心里骂道,开疆拓土,等老子出去了,你在老子背后开疆拓土么。
“晋王殿下,谭儿不过年长而已,尚儿虽只有十二岁,但是已经熟读论语等,假以时日,其才能必在先夫之上,还请晋王为尚儿做主。”刘氏急忙把袁尚的能力展现出來。
“左右都有道理,真是不能决也。”袁术故作为难状,这时,身边史阿咕噜了一句:
“可惜年纪相差太多,要是年纪相仿,倒是可以以武论高低。”
“贱奴,说的什么话,这是老子的家事,你插什么嘴,说了句沒用的话,真是个沒用的狗东西,再胡说八道,老子剐了你,干好你自己的事。”
袁术开口骂人了,众人为之一惊,其实这也是事先安排好的抛砖引玉之计,同时也是强调这是袁术的家事,别人不能乱插嘴的,也就等于封了四人的嘴,就算知道什么,也不敢说。
果然,只见许攸略一思索,上前道:
“禀晋王,不才有一计可以一试,晋王作一題,令三位公子作答,胜出者为嗣。”
许攸说着,嘴角露出了笑容,袁谭总比那两人知道的多点吧,袁术读了多少书,许攸不知道,但是袁绍曾经跟他说起过,因此知道一点袁术读书的典故,想必也出不了太难的題。
“这,这不公平,许攸,你这个奸贼……”刘氏忍不住破口大骂许攸。
“吵什么吵,孤倒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你们呢,现在谁还有更好的主意。”袁术假装向大家询问意见,其实,袁术等的就是这个出头鸟,前期贾诩断定,必然会有人出头的,袁术象征性的征求意见,当然不会等人家出來反对,连问三声后即刻说道:
“嗯,看來你们也沒有什么意见了,那就这个办法了,子远真是大将军的好兄弟啊,兄长常说,子远就是他的左膀右臂,看來真的是这样。”袁术岔开话題道,这样必定引來其他三人的妒忌。
“來人,将孤常读的那卷无名氏所作的书拿來。”
旁边史阿递上一卷新竹简编制的书,这是为了这个计谋而新做的竹简,花了袁术好几天的功夫,古代写在竹简上的文字,袁术不会写,只好自己口述,郭嘉执笔书写,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书,就是《三字经》而已,古书有多少,袁术自己都不知道,唯有这本《三字经》还是在孩提时代,老妈就天天带着背诵,在那个普通工薪族的家庭,沒有电视更沒有电脑的时代,念三字经是唯一的游戏,时间一长,不管能够理解多少,但至少内容已经刻进了脑子。
《三字经》是宋朝开始流传的,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lún_lǐ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具体关于《三字经》的事情读者可以百度一下,还沒翻译成多民族文字和多国文字,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小孩子都读的一本书了。
这可是一本从來沒有人读过的书,袁术也是记诵了好几天才记出來,有些地方忘记了,贾诩和程昱居然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补全,全文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还沒有写完,程、沮、贾、郭、彤五人齐呼写得好,都快把袁术吹上天了,搞得袁术快要臊死了,这是剽窃呢,后來在贾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35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35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百三十六章 袁绍的末日(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天娇之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