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略点点头,沉吟起来。
忽秃仑也就是在漠北还能称得上“唯一与大唐相抗的黄金家族”,实则不过是小打小闹,朝廷用来练兵的对象。
相比而言,金帐、尹尔汗国才是国力能与大唐相抗的大敌。
“二郎,这位图兰朵特公主继承了海都的威望吗?”
“六舅?”
李长靖苦笑着摇了摇头,给张弘略斟了杯茶。
“六舅不必打这个主意,她就是一匹危险的母狼,我绝不娶她。”
“若二郎娶了她能由此灭了金帐汗国,往后……”
“往后也就回不来了,世代封藩于西陲吧。”
张弘略低声道:“也未尝不可,想必这也是贵妃的意思。”
李长靖愣了一下。
这本不是他六舅能说出的话。
他抬起茶杯抿着,目光看去,一年不见,今日重逢只见张弘略面有病容、满头白发。
他恍然间明白了什么。
夺嫡,对于张弘略而言,是一种期待。
眼看着自己的外甥一点点长大,愈来愈文武双全,期待他有朝一日君临天下。
仅凭这个期待,就让张弘略斗志昂扬了十余年,为大唐社稷鞠躬尽瘁以求上进;也是因为这个期待,让张家、甚至曾经的北方世侯们奋发图强,拘束子弟,生怕坏了二皇子的前途。
但现在,张弘略的一生已经快要走完了,天子正当盛年、雄姿勃发。
这些,李长靖能理解。
他仰头,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满口苦涩,之后感到了回甘。
“六舅说的我明白,但我不娶忽秃仑,宁可不争位,我都不会娶她。”
“为何?”
“不喜欢,我从不委曲求全。”
“那二郎又何苦招惹她呢?”
“我招惹她?”李长靖摇了摇头,自语道:“这京城真是没法待了。”
张弘略道:“若仔细一想,贵妃这般安排也是为了二郎好。”
“六舅,便是西征,我也能凭自己的本事,此事不必多说了。”李长靖道:“我就怕娘亲说服了父皇,六舅可愿帮我劝劝父皇?”
“朝臣中若有人能说动陛下,只怕不是我啊。”
“陆公?漠北之事具体如何,陆公也很清楚。”
弘弘略点头道:“只怕陆君实不肯为二郎说话。”
“是啊,陆公不喜我的张狂,也觉得该给我个教训。”李长靖想了许久,叹道:“我明日去陆府拜会。”
说着,他站起身来,又道了一句。
“我会让他知道,人长大是会变的,我已经成熟了很多。”
张弘略笑了笑,抚须道:“二郎这便走了?你十二舅给你送了礼物,可一并带去?”
“十二舅的礼物?”
李长靖回过头,犹豫了片刻,挥了挥手,颇为洒脱道:“算了,回头又要叫娘亲责怪,担不起。”
~~
正月十六,东宫。
“殿下,二殿下到了。”
李长宜从桉牍间抬起头来,道:“让他过来。”
不一会儿,李长靖施施然然走了进来,径直走到李。
“何事?”
“唔,想与大哥一起吃顿饭。”
李长宜头也不抬,道:“昨日上元节,我难得清闲些。你偏要今日来。”
“昨日陪一个人去看了花灯,今日才得空。”李长靖不由自主地笑了下,眼神有些不同起来,“你可看了?今年的格外不错。”
“年年都一样,今日为何能想到要请我?”
“未必是我请,大哥请我吃也是一样的。”李长靖道:“陆公说,只要大哥与他说一声,他便劝说父皇,不让我娶忽秃仑。”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是她先来惹我的,老子早把她*得**了,结果等她被老子擒了,还要拿话激老子,说老子才是她养的小白脸,老子能忍吗?她……”
“彭”的一声。
李长宜不悦,一拍桌子叱道:“洗干净嘴再来。”
“军中说话不都这样。”
“我在军中三年,没见有人比你还脏话连篇。”
“你不上战阵,不与小卒为伍呗。”李长靖道:“总之,我不能输了她。”
李长宜问道:“凭什么你就不能输?”
“我从来就没输过。”
“幼稚。”李长宜低声道了一句,继续处理公文,道:“等政事堂来收了这些……一会想吃什么?”
“包氏酒楼,火锅涮肉乃京中一绝。”
李长宜问道:“哪个包氏酒楼。”
“哦,你三年多不在京城,有所不知。”李长靖道:“也就三年前吧,有人自称是包忠邦子孙,说牛羊肉片就是他家开创的,专做火锅,生意极好。”
“真是?”
“假的,但也许有亲吧?长得又蒙又汉的,不知是否是真的。包忠邦有个孙儿告到包淑仪那里说是冒称,包淑仪没理会。”
“可口?”
“那店家的辣椒油调得与众不同,连父皇都微服去吃过两次……”
李长靖回到京城以后,面对长辈、兄长,气场便与在军中时不同,话多了不少。
至于李长宜,只喝了三小杯酒,脸颊便泛起微红,那威严感消了下去,话语渐多。
“我告诉你,那日我真杀了你的头,父亲也不会怪我。休真以为我怕了你的小伎俩,懒得与你纠缠而已。小时候天下未定,长辈们忙,你们几个小的,谁不是我带着长大的?”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402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40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番外 篇 ·长子(为盟主“张无忌000000000”加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怪诞的表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