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高维投影(七) (1/2)
“我们该怎么像人类一样探索世界呢?”
居住在实验室之中的海苔这样问着。
海苔永远不会知道,
像人类一样探索世界,它需要大脑和眼睛。
没有大脑,也没有眼睛。海苔怎么可能和人类一样呢?
————
艾伦只觉得自己要疯了。
他正在面临疯狂。
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受。
现在,他最明显的感受是“荒谬”。
一切都变得如此荒谬。
就如同海苔想要认识人类的世界一样。
艾伦看起来根本没有理解更高维度世界的能力。
他需要能够理解高维的大脑,更需要理解高维的眼睛。
世界仿佛什么都变了,但是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变。
一切都在飞速的改变着。
艾伦这样告诉自己。
艾伦感觉自己已经无法准确感觉到时间在流动。
一切都在变得更加混乱。
但是他的直觉,或者说,平衡觉正在明确的告诉他。
周围的一切,都在以极快的速度移动着!
————
这时,迷茫的看向天空。
艾伦才能真正理解到,什么叫高维存在。
或许,只有天空中悬浮着的龙裔,
才是这个空间之中唯一不变的那个点吧。
但是艾伦这会儿倒是没有心情看龙裔了。
或许,他现在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他已经无法在集中注意力了。
————
人类的大脑,肌肉,皮肤,
尤其是大脑在进行活动的时候,
都依靠着进化而来的生活经验,
试图符合三维世界的实践。
在更小的时候,汉弗莱爵士在给“艾伦”启蒙的时候,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具体故事讲了什么,艾伦有点记不清了。
这里补充一点。
就算艾伦的灵魂是穿越过来的,
人类的大脑发育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人生而知之。
从认知学派的理论来讲,一个人首先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够进入正常成年人类所在的“形式运算阶段”的。
实际上,站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现在的艾伦甚至还尚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点,就连艾伦自己也知道。不过说来也奇怪,艾伦却能够毫无障碍的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至少在他七岁以后理解起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
也因此,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所以,具体汉弗莱爵士是怎么讲的“睡前故事”,
艾伦倒是已经记不清了。
不过,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艾伦仍然记得其中的最主要的一句话:
“房间里的海苔,自认为自己在探索这个世界。”
“但是他们却连眼睛都没有。”
————
是啊。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
不仅仅没有眼睛,而是更加彻彻底底的没有整个视觉系统。
没有眼睛,无法吸收视觉信息;
没有耳朵,无法接受听觉信息。
甚至也没有大脑,甚至也没有肌肉。
没有大脑用来思考,没有肌肉用来移动。
所以,甚至连这个问题也不会被问出来。
————
长大了一点之后,
艾伦反思汉弗莱爵士给他讲的“海苔的故事”。
却有了一点全新的体会。
在两千年以前,庄子曾经提出过同样的问题: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在现代互联网上,这个问题被进一步讨论,假托孔子之口,变成了一个“三季人”问题。
——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子贡问时》
在孔子的时代,“季”这个字却并没有“季节”的意思。而是表示顺序,如“伯仲叔季”。
也因此,这篇文章应是后人伪作。
不过,这篇文章是不是记载孔子的,其实也并不那么重要。在后现代,“孔子说过”与“老子说过”也没有太大的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被解构的符号。艾伦认为,这里最重要的东西在于“三季人”问题。
简单来说,有的生物只能存在三个季节。在他的生命之中,整个世界也只有三个季节。那么,这个世界有三个季节还是四个季节真的重要吗?
这正体现了庄子《逍遥游》之中的观点。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早上出生的菌类(现代也可以理解成生命周期更短的细菌),永远不会知道夜晚究竟是什么样子。
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因而不知春天与秋天。
百度百科之中说:这比喻“见识短浅”。
————
但是,当艾伦真的开始反思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见识短浅”真的不好吗?
“大”就是好吗?
在那个时候,他突然回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4364/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436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42章 高维投影(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西弗斯的浪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