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苛刻的出兵条件 (2/3)
蒙元入燕第十二天,高柳县被同样的办法攻破,利用大燕百姓做肉盾攻城,蒙元用的越来越得心应手,随之伴随而来的,就是不断有城池被攻破。
先是应州与高柳县被攻破,随后则是天成县、浑源县、安阳县。
在入燕十六天,蒙元各部终于把目光定在了大同,这座大燕的边陲重镇,庇护百姓最多之地。
幽州,马蹄响动,急促的急报声络绎不绝,响彻全城内外。
“急报!急报!八百里急报,北长城告急!”
“急报!急报!八百里急报,边境大军被破,郝大将军被困!”
“急报!急报!八百里急报,大同告急,通通闪开!”
这一天,幽州涌进一个又一个斥候,每个斥候策马奔腾在幽州城街道,无数百姓听到斥候的呐喊之声,都立即跟同伴聚在一起议论了起来,一时间惊慌嘈杂声不断。
“你们听到了吗?你们都听到了吗?草原蛮子南侵了。”
“大同不是有郝宪刀将军的大军坐镇吗?怎么就被破了呢?”
“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朝廷不是在到处招兵吗?难道就是为了抵抗草原蛮子南下的。”
听到同伴的话,很多人就立刻想到了朝廷的大征兵。
幽州百姓议论纷纷,令所有百姓感到压抑,天空布满阴云,曜日被乌云遮住,整个幽州开始统治在恐慌之中,压抑的气氛让城中百姓感到惶恐和不安。
也在这时,朝中百官纷纷从府中走出,急匆匆的乘坐马车赶往王宫承天殿,承天殿内,文武百官各站两侧,殷轩高居雕龙宝座上,一脸阴沉的环视群臣。
看着那一封封急报,看着一座座州城被攻破,现竟连大同都危在旦夕,殷轩的怒火已经难以抑制。
说好的蒙元不善攻城,坚壁清野便可躲过抢虐,那现在这些州县被破,又是怎么一回事?
一刻钟,再弄清楚那些州县是如何被破的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用大燕百姓做肉盾,借着混乱与守军的心慈手软,蒙元各部趁机攻占城墙,才导致的这一切。
反击则大燕百姓死,不反击则大燕州县城池被破,城中百姓也会遭到屠戮,这是一个死循环。
面对人伦礼法,此时的大燕文武百官,没人敢说杀掉城外的大燕百姓,以保住城中百姓安全,手心手背都是大燕百姓,里外皆是人伦礼法,他们无法抉择。
大殿中一片沉默,这时一个武将站出来说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将蒙元各部赶出长城,而不是在考虑州县攻取之事,末将愿意带领五万新兵士卒赶赴北境长城,将蒙元各部赶出长城。”
“陛下,不妥!”兵部尚书张志承走出文官队列,神情凝重万分的面朝殷轩弯腰作辑禀报道,“启禀陛下,臣认为,调新兵北上抗蒙元不妥当,新兵未经操练,去了也是白白送死而已,白耗我大燕根基。”
焦虑的殷轩皱眉说道,“竟然此法不行,那张爱卿有何见解?可破我大燕当前之困局。”
张志承想了想说道,“应当立即调动宁锦一线五万驻军北上拦截蒙元,再把新兵调到宁锦。”
之前那个武将却是开口道,“陛下,时间已经经不起来回调动,若是大同陷落,北境在难收复,不管是否能够拦截蒙元,反正都必须去拦截,我们可以不正面决战,从旁掣肘蒙元让他们不敢攻城。”
又有人站出来说道,“不决战如何赶走蒙元,难道就让他们在我大烟土地上横行无忌不成?”
看着众人在此扯皮,殷轩只感觉头大无比,蒙元有十万铁骑,调五万步卒上去纯属自讨苦吃,对局势根本起不到一点变化,但是不送上去又不行,否则以蒙元骑兵的速度,只需两到一个月就打到幽州。
又有大臣提议道,“五万新兵不行那就十万,若十万也不行那就二十万,募兵,,继续募兵,就算把大燕的根基打空,也在所不惜。”
听到这番话,不少文武大臣都是握紧拳头,感到憋屈得不行,打空大燕的根基,这是在赌国运啊!
韩流卿叹息道,“新兵步卒面对蒙元铁骑,真要拿命去填吗?打空了全国青壮,大燕不就也亡了?”
一直沉默的孔继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方才轻声回道,“陛下,光靠我大燕一国之力,恐南将蒙元驱逐出长城,还是向诸国求援吧!”
话音落下,不少大臣眼睛一亮忍不住与同僚议论起来。
“是啊!我们可以请求邻国出兵啊!无论蒙元女真皆乃我汉人共同之敌,列国皆有责出兵援燕!”
“距离北境边赛长城最近的就是郑国,我们可以向郑国求援,只是郑国会答应吗?”
“一定会的,蒙元入侵是诸国的事,若郑国不出兵,那么就违背了当年的诸国共识。”
听诸位同僚在一旁议论,韩流卿与孔继都是一脸的无奈,郑国已经给出明确答复,他们牵制住五万蒙元已经无法再调兵救援。
孔继之所以会如此提议,主要是想让半岛出兵,但王新的条件又太过于苛刻,殷轩并没有答应,孔继想趁现在局势紧张,说不定好言劝一下,殷轩就松口答应了。
韩流卿说出郑国的决定后,文武百官接近沉默,这一大圈议论下来,竟然都是自己等人在胡乱空想而已,郑国边境牵制住了五万蒙元士卒,也算得上是出兵援燕了,并没有违背诸国当年的共识。
就在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472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472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427章 苛刻的出兵条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晓小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