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门时,闻听秋儿姑娘也是茶艺师,顷刻想起了‘自古佳茗如佳人’这一句,便斗胆请各位准了,与她一同奉茶,如何?”
众人听了,皆有些意外。
“有趣。”汪玄墨胖嘟嘟的脸颊绽开了笑容,“苏姑娘也有替人出头的时候,不过呐,你也留点儿心吧,人家可是来抢你差事的。”
苏姑娘淡然一笑,没有回应什么。
汪爷把这沉默理解为一种较劲儿,觉得苏姑娘大概是想——既然来者不善,躲避是没出息的,不如亮出各自本事,好好比试一番。
想到此处,他遂改变了策略,“我自然是赏识苏姑娘的,所以愿给她个面子,让秋儿展示展示。至于往后的事儿,还得细查着。总之,奉茶的差事非同小可,还得选静心稳妥的人。”说罢便踱步上了楼,其余人也就跟了上去。很快,偌大的厅堂里唯剩下两位佳人。
“秋儿,我只能帮到这儿了。能不能立住脚,要看你的道行和造化了。”苏姐的声音酥软甜美,令人愉悦。
“苏姐,跟您,得实说。我真是来争差事的。”阮秋的声音缠绵沁心,却蕴着势在必得的意味。
“茶是君子,一茶折射世间万象,天下事概莫能外。你我既有幸与茶君子为伴,自当秉承大气醇良之风,奉茶一刻,望静心凝神,涤尽尘劳,是非放下,莫辱了顺爷的名号。”
原来她认识我师父。阮秋心上一疼,轻声回复,“受教了。”
苏姐舒展开眉头,扭身上楼,身姿优雅,脚步极轻,阮秋思辰片刻,徐徐缓缓地跟了上去。
蕴着中式古典风的茶室还是起了些变化,也难怪,毕竟时间、地点,人与心境也已大不相同了。阮秋静静浏览着宽敞、通透的雅室,品看着错落摆放的形态各异的明清家具、展示柜中那些令人爱不释手精巧茶具,以及墙壁上点缀的楹联与字画,忽然觉得师父之魂仍在,因此淡雅清香、静心忘我的境界仍在。
“你先为秦爷、铎爷奉茶,其余的我随后奉上。好生做,我端详着呢。别枉废了此情此境,更别辜负了大师的倾心栽培。”苏姐软而不弱的柔声促阮秋回过神来,再次点头称是。
“秋儿应该没接触过刺儿茶,可知要领?”秦远憧有些担心,“五年了,可还记得我的喜好?”
阮秋正用热水娴熟地冲淋紫砂壶,闻听此话,停手回道,“刺儿茶原属高山茶,自身富含30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因极难种植,所以格外珍稀。不过,我师父仍是指点过要领的。”
“刺儿茶特性是出汤快,且汤味浓,故而洗茶后,第一泡五秒,第二泡八秒,慢慢延时,反复可冲泡至少八次,茶味依然很浓。水温应在80至90度,用玻璃直筒杯冲泡口感最佳。”
“不过我记得您常说,‘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足见您对紫砂茶具的赏识,所以这一回,秋儿用的仍是您专泡绿茶的段泥壶,有益扬香。”秦爷不露声色,却也放下心来。
铎爷听了这番对话,莫名地来了兴致,遂想为难一下奉茶的仙子,“我是不如其他几位那般懂茶的,即使浅斟细啜附风雅,也断是咂不出滋味品级,辨不明汤色品度的。如今,你又说刺儿茶弥足珍贵,让我平添了几分惶惑,拙舌愈发不听使唤了,却该如何是好呢?”
阮秋领会了铎爷设的障,从容应对道,“秋儿想起‘金刚经”中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境豁然开朗。师父常说,‘茶就是茶,一切如其本然。伴茶有雅人,论茶更增香,独品得神,对啜得趣,众饮得慧,故而只管吃茶去!’”
顷刻,铎爷会心笑道,“说得甚好。”
阮秋静心凝气,一双细如春葱、柔若无骨的玉手灵巧地翻转起落。备、洗、取、沏、端、饮、斟、清,一时间,那美人,那轻盈升腾的水雾,那沉浮婀娜的茶叶,以及,那窗外飘散的细雨,将一众带入了江南茶雨的诗情画意里。听雨忆江南,风起泛茶烟;天街溟蒙如画里,沾衣欲湿不觉寒。不经意间,翠绿明亮的茶汤已注入杯中,浓郁鲜爽的香气飘渺不散。
秦爷接过茶,缓缓举杯嗅其味,顿觉朝野芬芳今犹在。铎爷也轻抿一口,瞬时整个脏腑因其甘甜而浑然充沛。二人遂心意淡定,细细品味,舌尖上原香绵绵、经久不散。
良久,秦远憧慢慢睁开俊目,嗟叹道,“舜皇山巅蕴翠微,色香味绝盖世珍。多少辛苦多少甘,皆入仙茶此杯中。”阮秋颔首一笑,遂归了位。
“苏姑娘,我仍是要铁观音的。”汪玄墨见此情形,唯恐苏姑娘输了气势、冷了场,紧忙点茶助威。丰腴的妙人心领神会,珠润嫩白的玉手如行云流水般连贯划动,转而,水注沸腾腾地冲滚着紧结的叶片,周遭立时弥漫开一阵氤氲雾气,令四下暗香浮动。
此时,那玉手闷紧了盅盖,意在让叶片浸透舒展。一分钟后,清冽澄碧的茶汤入了杯,挟裹着袅袅清韵,滑入心脾。待为汪爷奉过了茶,苏姑娘又为阮秋奉来一杯。阮秋虽未料到此举,却也道了谢,接了茶,小啜入口,瞬感甘甜润喉,余韵在齿颊间缭绕,如西子般淡雅,如朝霞般清丽,暖心暖肺,甚为陶醉。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521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5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36章:睿茗斋论茶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柔茗剑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