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走且停,前面抬灵的又要歇一歇脚换一批人了。
“若是有其他军务事,何不会同都司、镇守太监一同商议?”
“……当真没有。”杨博很认真地回答,“下官末学后进,还请督台不吝指教。”
跪在地上的岳旺心头剧震,但立刻磕头说道:“奴婢领旨。”
虽然他贵为皇子,一路上当然都是最轻松的。但山高路远,他竟没有埋怨苦累。
至于灵璧伯?不熟悉……
但沐绍勋只觉得压力很大。
随后,沐家依靠威望更重要的一件事:安抚诸夷,也渐渐有镇守太监和文官参与。土官的袭封、周边上贡朝贡等事,黔国公也不再是主要角色,更多时候是充当个润滑剂。
“……臣遵旨。”杨博心里嘀咕:这事离京前说不就行了?难道是与那经略西南的方略有关?
“第四件事,世臣,让载垺在你家住上一段时日。你有一身本事,也当自家子辈一样代朕教一教。让小一辈好好处一处,回头与朝辅一同回京城,路上也有伴。”
“圣旨到!皇士杨伴读、司礼监随堂太监沈柏接旨!”
这也算大明天子的恩威第一次以皇长子到来的形势普照云南,官民都在谈论皇士是怎样的人。
新法和新学,对于云南这样的边陲之地注定影响是更小的。
随后,他又等着诸人寒暄客套完,这才清了清嗓子说道:“黔国公、云南总督伍文定、御书房伴读学士杨博、云南镇守太监岳旺接旨,请其他人等先各回有司办差。”
杨一清的灵柩已经入了滇境,云南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已经在忙碌起来,云南总督伍文定却拜访到了黔国公府。
不光勋臣,藩王都要降等袭替了。他当时咬咬牙擅自出击,也是为了儿子将来仍然是国公。
沐绍勋知道是为什么,又是长叹一口气:“哭什么啊,朝辅这不是才四岁吗,还有两年……”
现在,云南又设了总督,文官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路上,伍文定倒是说道:“听闻惟约曾搁笔从戎,黄崖山、井坪之战都亲历前线,更是高中探花。御书房伴驾日久,想必陛下另有嘱咐?一会可不能藏拙啊。”
“……臣领旨,必定照看好殿下。”
一行人顿时纷纷到了这边,在野外因陋就简就地接旨。
于是听旨的又只剩三人。
沐绍勋心头暗叹:来了。
这不就起冲突了吗?
“黔国公!”伍文定叹了口气,“我到云南也有两年了,你还是如此!平乱有功,陛下加你太子太傅,我可曾有那小人之心怪你抢功?昔年宸濠之乱,我在嘉兴府,是我斩了数人稳了军心,迎了新建侯入城。丙辰之战,我也是中了箭矢没退却的。陛下乃千古明君,我更不是迂腐之人,伱何必如此?”
沐绍勋看完了之后并不确定什么,因此疑惑地看着他们两人。
譬如如今这条路之所以一路都有军汉帮着抬灵柩,就是因为贵州的相当多卫所都沿着这条普安道设立。这条普安道以官、军、商旅为主,那条乌撒道却是四川供给云南军需物资的重要通道,都堪称大明控制西南的生命线。
沈柏收起了圣旨:“就是这些了,黔国公,二位大人,起身吧。”
“……请督台指教。”
听着沐绍勋滴水不漏的话,他只能遗憾告辞。
沐绍勋携一家在门外迎候,朱载垺地位非凡,两颗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们一家,还看到了那个粉雕玉琢一般的妹妹。
“至于平夷此名,则要从唐时说起了。最早啊,是唐太宗改西平州为盘州,领了附唐、盘水、平夷三县。我大明太祖年间平了云南,一开始是设了平夷千户所,后来才设卫。平夷平夷,自是因为此地乃南北要冲,四面皆蛮夷部落。自唐时南诏、宋时大理,这滇地可一直不算久沐王化之地……”
“兴文教,开市,那自然都是长久之计。只是如今外滇纷乱不休,这商道可不好通达了。”他把目光转向了沐绍勋,眼神很亮,“黔国公以为呢?”
朱载垺刚刚走下马车活动了一下腿脚,后面有快马驰来。
“无妨无妨,陛下自有深意。”
万般心事在心头,沐绍勋只能先去劝劝夫人。
但他还是先只把圣旨拿出来,打开后扫了几眼,随后开口:“第一件事,岳旺去皇明记云南转运行办差,以后云南不设镇守太监了。你现在就去,朕交待过英国公。”
“第三件事,杨博带着载垺在嘉靖十一年会试后再回京,先任昆明知县,这一年多里把昆明县小学、云南府中学和云南大学建起来,聘好教师。”
“殿下,过了沾益便入云南府了。云南府如今治下七县三州,这安宁州位于昆明县西南面。再有,这安宁州知州乃是土官,世代由董家出任……”
旁人只知道黔国公世代镇守云南的恩荣,又怎知黔国公府世代的不安与苦闷?
到了书房,屏退了下人,沐绍勋这才将那册子摊在了桌子上,三个人站成一排凝神看去。
朱载垺眼中,倒没有对路途遥远的辛苦,更多的是期待和好奇。
“原来如此。”沐绍勋仍旧说道,“钦使到了昆明,陛下若有旨意自会宣示。督台,还是先看看陛下如何吩咐吧。”
“杨公归葬,皇长子此来,必定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55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55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365章 西南难道不能再大点?)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冬三十娘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