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劝人小能手 (4/6)
他这是以退为进,明明知道李学武这一次绝对不会强力出手,所以才主动表现的激进一些。
这样李学武顾忌他的态度,自然不会再让他主持这个工作。
本来这件事就应该是储副组长负责的,却偏偏交给了他。
真要是单纯的保密案件还好办,这种牵扯到厂内部纷争的,他就算是再傻,也不会主动往跳的。
相信李学武让他来办这件事,也是有这个意思。
他不想沾染尘埃,每次都拿自己打前锋,萧子洪受够了。
背锅是不可能再背锅的了,这辈子都不会再背锅了。
可这锅不是他不想背就不背的,李学武手指敲了敲桌面,道:“既然他们这不知深浅,不合时宜的闹,那就找出来,一起打掉!”
-----------------
周四轧钢厂大门口闹出的那场闹剧好像消无声息了一般,但有心人都知道,这件事还在发酵。
轧钢厂保卫组从周五开始便已经有了切实动作,一批人被选调培训,一批人调进京,一批人调出京,一批人被重新分配岗位……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保卫组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在这种人事变动中,保卫组的格局早就有了变化。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保卫组的干部可不是内部调动,还有向外扩展的。
这代表了董文学和李学武的势力触手正在蔓延到轧钢厂的各个角落。
尤其是李学武兼任管委办副主任的岗位,主管协调轧钢厂各生产贸易项目。
人事、财务、後勤等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他都有所涉及。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主任在布局,李副主任也在布局。
这面隐藏着的深意很可能是李主任在鼓励李副主任布局。
保卫组的人事变动悄悄地带动了其他组的人事变动,全厂机关都在动,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掌握这种变动的是李主任和谷副主任,两人对於人事权利的掌控一直都很在线。
正因为保卫组开始动了,其他组面临人事和组织调整的时候才没有出现大的舆论。
表面上的不动声色,其实轧钢厂内部早已暗流涌动。
跟前段时间的大学习活动还不一样,这一次搅混水底的是两只巨手在搏力。
带来的影响就是让本该在轧钢厂沸沸扬扬的日商代表访问事件变成了大家默认的绝口不提。
这种缄默好像已经成了这个时代人所特有的能力,他们好像见惯了生死,对之外的东西都毫无反应。
不让说就不说,不让谈就不谈,不让问就不问,在大学习风浪中,他们真的很珍惜宁静生活。
李学武在周五代表轧钢厂签署了一系列的机械和技术采购协议,在同日商合作框架下,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这件事在所有人的认知中,并没有大书特书,更没有在新闻报纸上发表。
就这静悄悄的,好像花出去这多钱,捡了这的便宜并不会在轧钢厂引起什水花似的。
李学武也更希望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大学习活动最激烈的时期,尽量闷声发大财。
他真的不想轧钢厂在发展最紧要的关头去触碰这个雷区。
真要说他为什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在这个时期去联系日商,联系意大利以及其他外商,这还得从综合环境因素考量。
历史就是个小姑娘,任凭被描画打扮,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李学武设身体会到的,没去羊城前,他在工业领域的社交仅仅限制在了轧钢厂的周围。
而到了羊城才知道,内地有那多家工厂在跟外商合作。
虽然这中间隔着一道进出口总公司,但具体的业务还是双方在谈判。
尤其是从五丰行的渠道了解了补偿贸易等多元贸易手段之後,李学武更觉得这是一个机遇。
没有人比他更懂这个时代所蕴藏的机遇和财富,这说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的。
十年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企业,可以改变一个工业体系,还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现状。
李学武为了自己的理想,终究是要做点什的,哪怕是……让李主任冒险呢。
他当然不会去冒险,李学武在各个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头都是副主任,正的必然是李怀德。
李学武可以这说,他始终在李主任的高明领导下执行的业务管理工作。
所以出成绩了,李主任会带着他一起分享,真出了事……
是他!
都是他!
都是他让我这干的!
就是在这种安静祥和、互相信任的氛围下,李学武在十一月八日星期六同李怀德一起,带领技术和业务团队访问了在京参会的一七厂代表团。
一七厂一直都在吸收外来的技术,他们的设计和技术团队一直在解决的就是技术引进和国产化。
这面包括国外限制的、不能自主生产的设备,也包括进口价值特别昂贵机械设备。
这面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关联,後来发展的机电一体化学科就是应用了这个理论。
在羊城,双方已经就汽配零件采购协议进行了磋商,正是知道对方将要参加在京举行的馹中综合贸易第五年度谈判,所以采购磋商会延续到了京城。
对方是一位副厂长带队,李怀德并没有觉得身份不对等,人家是集团,他有什好自卑的。
老李心中认定,对方牛不了几天的,李学武都说了,他以後也是集体领导!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554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554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百三十章 劝人小能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武文弄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