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金南信奉的,是“堂前教子,枕边教妻”的古训,以为就他们夫妻俩单独呆在一起,用那么委婉的语气和措辞,把家里的生活习惯和父母的一些家规礼数,很策略地告诉梅素,能得到她的尊重和认同,万没料到,却遭到她如此激烈的反对,还说出那么难听的话来。/p
为此,两人生了好几天的闷气。/p
过了好些年后,邵金南平心静气的捋一捋他和梅素两人失败的婚姻,他觉得,两人一生气便实行冷战,这对婚姻来说,是种致命的损害。/p
然而,如此种种,还屡屡发生,真是一言难尽。/p
有一次,邵金南邀请了一个青云县城到竹林乡工作的年轻人到家里玩,那个小伙子是粮管所的职工,还没有成家,到吃饭的时间,邵金南便把他留在家里。为此,梅素极不高兴。/p
邵金南每月工资不过几十元,仅是梅素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担心他们的小家庭因日常开销而产生矛盾,哥哥邵麟南不断给他们提供帮助,父母也经常让邵金南回到紫石村老家,把足够他和梅素两人生活的油、肉,背到学校,以此承担了两人小家庭中开销最大的部分。/p
尽管如此,梅素还是在邵金南带人回家吃饭的时候,脸色难看,令人尴尬。邵金南竭力打圆场,想遮掩一下。那个粮管所的小伙子,勉强坐在了沙发上。/p
梅素抬出一盘炒肉片,往桌子上放的时候,差不多是丢上去的,菜盘被砸得脆响,盘子里的油也溅了出来,飞溅到那个小伙子的脸上、衣服上。那个小伙子脸色一变,站起身,就冲出了房门,无论邵金南如何挽留,也挽留不住。从那以后,见到邵金南,那人便绕道而走。/p
此前读书的时候,学费、生活费,都是父母、兄嫂给的。虽然家在农村,邵金南其实倒也没吃过太多的苦。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反而处处困顿,没钱的难处,时时刻刻都在彰显出来。/p
当初,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兄嫂让邵金南读了一年补习班。但他们认为,邵金南读书时,给他的生活费太宽裕了一些,乃至他不认真学习,反而东晃西晃的,把时间给浪费了。读补习班的一年,得把生活费压缩了一部分。/p
邵金南正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厉害。生活费遭到压缩,日子便变得难熬起来。/p
当时,学校门口,有一家饭馆,每次从饭馆门前走过,那诱人的香味,直往鼻孔钻,用了最大的毅力,也克制不住那不断涌现出来的清口水。/p
学校的饭菜,城乡之间,不同户口的学生,也有差别。城里的居民户口,吃的绝大多数是米饭,城郊的学生,家境好一点的,自己带了大米到学校,缴纳给食堂,吃饭的时候,也会有米饭吃。像邵金南这种无法缴纳大米的,只能吃苞谷饭,说也奇怪,那时候的苞谷饭,总是陈年的粮食,已经长了不少虫子,打出一碗饭来,再打点酸菜红豆汤,或者酸菜洋芋丝汤,或者是番茄莲花白汤,一例都是毫无半点油腥气,清汤寡水,难以下咽的东西。/p
那菜汤,一泡进苞谷饭里,碗中便飘起了一层白白的、苞谷面中死虫子的尸体,有经验的同学,会用筷子在碗中搅上一会儿,把那沉在碗底的死虫子的躯体,全部搅了飘到碗面上来,再把碗倾斜一点,用筷子顺着表面的清汤擀,那些死虫子,便全部擀了出去,这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吃。/p
这种生活,初、高中几年,离家住校,一直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大家都是如此,也不觉得有什么辛苦。可生活费遭到压缩以后,连这种日子,也过不上了,常会挨饿。/p
与在省城读大学的李彤云书信往来时,邵金南忍不住流露了一点对自己当时生活状况的抱怨情绪。邵金南没有别的想法,只是觉得,对好朋友,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什么心里话都说出来,才显得两人之间,交情深厚。/p
万万没有想到,李彤云随后即给邵金南寄来二十三元钱,从她的来信中,邵金南得知,这钱,是李彤云把自己省下来的饭菜票,拿到学校门口,适当降低价钱后,换来的现金。信中,李彤云还饱含深情地附上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诗:/p
《我的心,你不要忧悒》:/p
我的心,你不要忧悒,/p
把你的命运担起。/p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p
新春会交还给你!/p
有多少事物为你留存,/p
这世界还是多么美丽!/p
凡是你所喜爱的,/p
我的心,你都可以去爱!/p
李彤云的举动,让邵金南感动得热泪盈眶,海涅的那首诗,他以前从未读到过,只看了一遍,他便牢牢记得,从此永生难忘。/p
以前,大家都读高中的时候,邵金南带了朋友去找李彤云,李彤云总是盛情款待,丝毫不会计较什么。平常日子,她却是个极其俭省的人。/p
李彤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6538/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653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五章 缘起缘灭第六章 怨积微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居业洞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