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黑马更是上前一步,一杵钢枪,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张柔看了看刘伯林,狠声道:“也好,免得日后还有人反复,不愿意地人站出来!”
连喝三声,无人应声,张柔大叫一声好,带领众将杀气腾腾的奔向中都的蒙古人聚集地。
一场杀戮在中都展开,大批跟随蒙古侵略军而来的色目人,都被当成蒙
掉,随即一些无辜的民众也跟着遭殃,中都再度血流
这场屠杀一直持续到第二日,才在赶来的火凤军团的士兵制止下,停止了这样的疯狂。而此刻,中都内亲蒙古的一方势力几乎被杀绝,剩下地,也是芶延残喘,心中惶恐,对火凤军的进驻,提不起任何反抗的心思,反到想得到保护。
第三日,彩云亲自带领一万骑兵抵达中都,张柔等将领解开衣甲,大开城门,跪请恕罪,被彩云亲自一一搀扶而立,并好言劝慰,众将宽心,誓言归顺大宋,效忠彩云。
中都就此陷落,猎猎的火凤大旗飘扬在中都上空!
……
……
河北真定府西靠太行,北接燕云,进可威胁河南诸地,退可收河北诸府,一向都是兵家之要地。
这里本来是金国防御蒙古的重镇,后被蒙古夺去,拖雷击败金国北伐军,匆匆南下的时候,将这里收复过来,并派出最得他信任的史天泽带领二万人马驻守。
虽然只有两万人马,可这些人都是跟随史家兄弟南征北战,尸山血海中淌过来的,加上蒙古多战马,对他们这样的铁杆仆从军,也是很大方的。拖雷临走前,也把留下地战马尽交付于史家兄弟,他的本意是让史家兄弟能组成一支全骑兵队伍,既可抵御金国,也可以威慑火凤军团。
因此史家兄弟现在地部队全都是由骑兵组成,人均不少于三匹战马,几乎和蒙古本部骑兵差不多。其机动性在蒙古仆从军中,绝对首屈一指。
这支骑兵部队就由史天泽,史天安,史天祥三家兄弟所掌管,以五路万户史天泽为首。
在蒙古军的序列中,有三个汉将最受重视,一个是郭宝玉,他一直跟随在成吉思汗身边,两个儿子都是蒙古地实权将军,可谓倍极荣宠;第二个就是史天泽,这个人先是被木华黎所重,后来又被博鲁大将军器重,最后更受到拖雷的极大信任,他和郭宝玉一样,都是担任地蒙古官职,并非成吉思汗用金国官职封赏的异族将领;第三个才是张柔,他担任河北招讨,几乎可以说,那些用金国官职封赏的将领,都要听从他的节制。
不过从官职上,就可以看出,史天泽比张柔更受蒙古人器重,否则防御金宋第一道防线的任务就不会落到他的身上。
此刻深受蒙古器重,被拖雷所信任的史天泽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地!
凭心而论,史天泽也的确算的上尽心尽力,他知道,拖雷的离开让河北蒙古的实力降低了一大半,而金国新败,无力北顾,对河北最大的威胁就是山东的火凤军团。他将自己的二哥史天安放到大名府,并分出一半人马驻防,就是为了牵制彩云。同时也广派探子,混入山东,随时监测火凤军团,特别是赵彩云的情况。
赵彩云带领一万骑兵抵达商河的消息,他也知道。不过他的判断和其他人一样,认为就算在拖雷离开的情况下,这一万人攻击河北也是有死无生之局,他认为,以彩云的用兵之能,应该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因此虽然提高警惕,但并没有调派兵力,以做防范。
当得知赵彩云真的就带这一万人进攻河北后,他第一时间是不信,认为这是障眼法。等他确认火凤军团的确只有一万骑兵北上的时候,他大喜过望,认为这是赵彩云大意轻敌,正是他的机会。
他第一时间将部队召集起来,并给史天安去了命令,让他在赵彩云率军北上后,截断她的退路,然后他带领人马对赵彩云进行围剿,争取一举解决这个让拖雷都惊惧欣赏的宋国女将。
他相信,凭借自己被蒙古人调教出来的骑兵,一定可以胜过火凤军团那一万人,加上其他部队协助,应该有很大胜算。
就在他做好准备,正要联系各地将领配合的时候,赵彩云势如破竹的进军如同一盆冷水泼了下来。当他得知有不少火凤军团的士兵甚至绕到己方防线后,配合赵彩云攻击的情况时,马上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赵彩云的确只带了一万人马,可她北上的路线却是沿着靠海州县,随时可以得到海面上的支援。这样一来,别说赵彩云有一万人,就算只有一千人,他也不敢率军围剿。
火凤军团有大海船的事情他知道,甚至知道上次金宋蒙北方大战期间,赵彩云也动用过大海船。但迫于时代局限,以及对骑兵的盲目相信,他对海陆协同的作战并不熟悉,甚至以往的兵书战例上,也绝少有这样的内容。这就在他脑子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两军交锋,只有在陆地上才能决出胜负,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还可以这样用兵。
这次彩云又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兵法课,验证兵无常势的正确性。这个认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773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773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十集 第一章 中都事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平凡普通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