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来了,来了!”
而后却又一变,变做二寸长短的小和尚儿,钻在红匣之内。却说那太子赶到山门前,不见了白兔,只见门槛上插住一枝雕翎箭。太子大惊失色道:
“怪哉,怪哉!分明我箭中了玉兔。玉兔怎么不见,只见箭在此间!想是年多日久。成了精魅也。”
拔了箭,抬头看处。山门上有五个大字,写着“敕建宝林寺”。那太子道:
“我知之矣。向年间曾记得我父王在金銮殿上差官赍些金帛与这和尚修理佛殿佛象,不期今日到此。正是因过道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我且进去走走。”
那太子跳下马来,正要进去,只见那保驾的官将与三千人马赶上,簇簇拥拥,都入山门里面。慌得那本寺众僧,都来叩头拜接,接入正殿中间,参拜佛象。却才举目观瞻,又欲游廊玩景,忽见正当中坐着一个和尚。太子大怒道:
“这个和尚无礼!我今半朝銮驾进山,虽无旨意知会,不当远接,此时军马临门,也该起身,怎么还坐着不动?”教:“拿下来!”
说声“拿”字,两边校尉,一齐下手,把唐僧抓将下来,急理绳索便捆。行者在匣里默默的念咒,教道:
“护法诸天、六丁六甲,我今设法降妖,这太子不能知识,将绳要捆我师父,汝等即早护持,若真捆了,汝等都该有罪!”
那大圣暗中吩咐,谁敢不遵,却将三藏护持定了。有些人摸也摸不着他光头,好似一壁墙挡住,难拢其身。那太子道:
“你是那方来的,使这般隐身法欺我!”
那三藏上前施礼道:
“贫僧无隐身法,乃是东土唐僧,上雷音寺拜佛求经进宝的和尚。”
这太子道:
“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有甚宝贝,你说来我听。”
三藏道:
“我身上穿的这袈裟,是第三样宝贝。还有第一等、第二等更好的物哩!”
太子道:
“你那衣服,半边苫身,半边露臂,能值多少物,敢称宝贝!”
三藏道:
“这袈裟虽不全体,有诗几句,诗曰:佛衣偏袒不须论,内隐真如脱世尘。万线千针成正果,九珠八宝合元神。仙娥圣女恭修制,遗赐禅僧静垢身。见驾不迎犹自可,你的父冤未报枉为人!”
太子闻言,心中大怒道:
“这泼和尚胡说!你那半片衣,凭着你口能舌便,夸好夸强。我的父冤从何未报,你说来我听。”
三藏进前一步,合掌问道:
“殿下,为人生在天地之间,能有几恩?”
太子道:
“有四恩。”
三藏道:
“那四恩?”
太子道:“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
三藏笑道:
“殿下言之有失,人只有天地盖载,日月照临,国王水土,那得个父母养育来?”
太子怒道:“和尚是那游手游食削发逆君之徒!人不得父母养育,身从何来?”
三藏道:
“殿下,贫僧不知。但只这红匣内有一件宝贝,叫做立帝货,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便知无父母养育之恩,令贫僧在此久等多时矣。”
太子闻说,教道:
“拿来我看。”
三藏扯开匣盖儿,那行者跳将出来,只是两边乱走。太子道:
“这星星小人儿,能知甚事?”
行者闻言嫌小,却就使个神通,把腰伸一伸,就长了有三尺四五寸。众军士吃惊道:
“若是这般快长,不消几日,就撑破天也。”
行者长到原身,就不长了。太子才问道:
“立帝货,这老和尚说你能知未来过去吉凶,你却有龟作卜?有蓍作筮?凭书句断**福?”行者道:“我一毫不用,只是全凭三寸舌,万事尽皆知。”
太子道:
“这厮又是胡说。自古以来,《周易》之书,极其玄妙,断尽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趋避,故龟所以卜,蓍所以筮。听汝之言,凭据何理,妄言祸福,扇惑人心!”
行者道:
“殿下且莫忙,等我说与你听。你本是乌鸡国王的太子,你那里五年前,年程荒旱,万民遭苦,你家皇帝共臣子,秉心祈祷。正无点雨之时,钟南山来了一个道士,他善呼风唤雨,点石为金。君王忒也爱小,就与他拜为兄弟。这桩事有么?”
太子道:
“有,有,有!你再说说。”
行者道:
“后三年不见全真,称孤的却是谁?”
太子道:
“果是有个全真,父王与他拜为兄弟,食则同食,寝则同寝。三年前在御花园里玩景,被他一阵神风,把父王手中金厢白玉圭,摄回钟南山去了,至今父王还思慕他。因不见他,遂无心赏玩,把花园紧闭了,已三年矣。做皇帝的非我父王而何?”
行者闻言,哂笑不绝。太子再问不答,只是哂笑。太子怒道:
“这厮当言不言,如何这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37994/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379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百七十章 井中龙王(两章 合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肆胖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