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闭关已经三十年的老真人环顾四周,笑眯眯问道:“黄叶真人是哪一位啊?”
走出一位身材高大模样淳朴的年轻道人,稽首行礼道:“小道便是,拜见太上师伯祖。”
这位垂垂老矣的老真人,赫然是掌教陆地的大师兄。
老真人打量了年轻道人一眼,感慨道:“你们师徒二人,大有福缘,吾道不孤。”
在观道观籍籍无名的年轻道人,愣了愣。
这座观道观,相较朱雀王朝其他那些香火鼎盛道士云集的道观,在籍道牒道士的数量实在太少,但是天资卓著之辈,又太多。
这位黄叶真人辈分又低,修为也不高,一向安心求道,刚刚在几年前才得以正式收徒,其实连同那小道童在内,师徒寥寥两人而已。
龟驮碑这边。
陆地笑问道:“孩子,掌教考考你,何谓道?”
满脸稚气的小道童一本正经道:“人行大道,号为道人。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陆地眯眼道:“为何将道教经典上的‘天道’二字,擅自改为大道?”
小道童有些心虚,“师父说天地人三道,各有根祗,并无高下之分,若是只修白日飞升的‘天道’,有失偏颇。”
小道童并不知晓,在他说出“天地人”三字后,眼前这位掌教大真人暗中跺脚,山顶云海滔滔而聚,无形中遮蔽了整座云艮山。
陆地脸色凝重,“那何谓修道?”
小道童愈发胆怯,低头道:“师父前些天正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哪里懂这个啊,所以我这些天一直在使劲想呢,跑籍,也偷偷问了很多师兄师叔们,可是总觉得书上写的,长辈们说的,都不太对。但我不过是个扫地的小道童,总觉得肯定是我悟性不够,学问不大,读书太少,所以一直没敢把我自己琢磨出来的答案,告诉师父,怕师父他老人家又给人笑话,唉,师父在咱们观内,就经常被师伯师叔、甚至是辈分更高的师叔祖,笑话的,说师父喜欢‘胡说八道’,修野狐禅,修旁门法……”
陆地有意无意瞥了眼远处那些道士。
掌律真人马扶风一头汗水。
一些个小道童嘴里的“师伯祖师叔祖”,也无比尴尬。
这小道童今夜歪打正着的“告御状”,威力巨大啊。
在观道观,所有道士都知道一个事实,无论是修为、剑术、道法,掌教真人陆地都要高出所有人一大截,宛如苍天在上,众生俯首。
一直站在人群最边缘地带的黄叶真人,稽首歉意道:“小徒儿童言无忌,要怪就怪贫道这个师父,胡乱传道授业,真人们恕罪。”
资格最老的那位老真人摇头笑道:“何罪之有?功在千秋才对!”
陆地收回视线后,凝视小道童,笑道:“你不用担心别人笑话,只需要说出你的本心言语,即可。”
小道童似乎也感受到气愤的凝重,捧着扫帚随便扫了两下,始终不敢抬起头,小声嘀咕嘀咕,“山上修行,可成仙。山下求真,方为道。”
天空上云海震动翻涌,如一大锅热水沸腾。
陆地双袖悄然往下一压,才使得那异象没有惊扰到山上。
陆地沉声道:“还有吗?”
小道童始终脑袋低垂,“天道高悬头顶,大道只在脚下。”
一座即将改名的云艮山,和四周八十座最新崛起的山峰,地脉震动。
陆地轻轻一跺脚,亦是以一身通玄达真的无上修为,压下了这番惊天动地的大变故。
远处道士们都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谁能想象,如此一粒千载难逢的道家金玉种子,就扎根在自己身边,茁长成长至此了?
儒家研究学问,讲究一个学无长幼,达者为先!
道门清净修道,何尝不是如此?
先前高高在上的陆地与尚未成圣的庞凤雏,一道一儒,却最终以平辈道友相称,便是此理。
陆地在心中默念一声,“无量天尊。”
就在此时。
道人突然无缘无故变了脸色,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小道士,怒斥道:“小小道童,口气吞天,真正是胡说八道!我观道观容不下你这尊真神,从今日起,你就下山去,何时知晓自己错了,再返回此山,重归道统!一日不知错,一日不得登山!”
小道童猛然抬头,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攥住那扫帚。
远处那些道士更是人人骇然,不知掌教为何要如此偏激行事,为何要对一个契合天真的小道童,如此不近人情。
掌教大真人那根手指,在小道童额头轻轻一戳,恼火气愤道:“去去去,下山去!观道观无法容你!”
小道童泪流满面,咬紧嘴唇,可怜兮兮。
陆地一拂袖,转身冷哼道:“还不走?!”
小道童抽泣着将那扫帚斜放在龟驮碑附近,然后稽首告辞,始终没有半点怨恨,只是茫然而伤心,小声呜咽道:“就此辞别掌教真人。”
小道士摇摇晃晃转身离去。
道人犹然气愤道:“谁也不许送他下山!”
小道童的师父,黄叶道人满脸苦涩。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012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012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12章 原来如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烽火戏诸侯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