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孙国涛的烦心事(中) (2/2)
就这样,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两媒婆必须拼命了,先是想用拍手拍脚模式吓退对方,显然这一招行不通,接着就用行业标准对比模式,目前是不分输赢。
让孙国涛莫名的是,古代不是讲究“六礼”吗?第一采纳,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目前明显是倒过来了,来的是女方家的媒人,可是孙国涛毕竟不是史学家,对历史上的民风了解透彻,要是孙国涛知道古代还有“榜下捉婿”这一种骚操作就顿悟了。
“榜下捉婿”起于宋朝,因重文轻武,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不高,可是有钱,商人家产在百万贯的很多,十万贯的比比皆是。尽管如此,与官户相比,商人的社会地位仍是太低,社会对商人仍持偏见,抱有轻视的态度,所以商人们总是设法与官僚攀亲。在大官僚难以攀上的情况下,只好把结亲对象转向未来的官僚科举取士者,临发榜那天,拉着择婿车去抢人,抢到后带到自家,去劝导做自家女婿。
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有趣现象。彭乘在文言轶事小说《墨客挥犀》里记载,有一位新中第获得功名的寒门少年为商人贵族们所追慕,“命十数仆拥致其第……须臾,有衣金紫者出,曰: ‘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眼见难以脱身,只好谎称家中已有妻子,众富商这才散去。这就是朱彧在《萍洲可谈》里说的,“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商人之女出嫁往往嫁妆丰厚,从千缗到万缗不等,这也是金榜题名的文人们愿与商女结婚的主要原因。
目前孙国涛碰上的虽不是“榜下捉婿”这样的场面,可这两家的作法上也差不多,不讲究“六礼”,也不讲“八字”合不合,“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只要孙国涛回答一声:“可”,立马就能成婚,丰厚嫁妆绵延十里,简称“十里红妆”。
就这样孙国涛莫名其妙地惹上了婚娶的麻烦事,麻烦在于得罪某一家,都不是很好的结果,这两家都是本地富商大户,往后在建设中需要各方配合的地方很多,需要各方稳定,两媒婆的红帖全放下了,就看孙国涛怎么做出选择了。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154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15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一百六十章 孙国涛的烦心事(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拉拉袖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