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不被看好的电动车 (2/3)
“你真是林啊?”
记者非常惊讶,彷佛是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林凡知道,被套路了,这记者也不敢肯定他的身份。
“对,你想采访什么?”
记者很是兴奋,“我想采访一下你对电动汽车的看法,还有你跟特斯拉这家企业的关系。”
“好的,跟我来吧!”
林凡心情不错,把记者带到了休息区,开始接受对方采访。
“林,你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说过,将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指特斯拉吗?”
记者笑着说:“我刚刚在外面看到了特斯拉的试驾车,太酷了,像一道闪电一样。”
“特斯拉只是其中之一。”林凡一脸平静的回答道。
记者:“哦,对了,你跟特斯拉是什么关系呢?”
林凡:“我是特斯拉的投资人,也是最大股东和董事长。”
记者:“你当初为什么会投资特斯拉?”
林凡:“我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记者:“可很多人并不认同电动汽车,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前景的行业,在几年前,通用还召回了已生产的全部电动汽车,并进行了销毁处理……”
林凡和记者开始详聊起来,从投资特斯拉的出发点,到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判断,再到今天特斯拉的销售情况……
聊得非常深入,甚至林凡还故意大放厥词,准备炒作点热度。
记者顺着林凡的回答,问道:“你认为电动汽车彻底取代燃油车,需要多久?”
林凡脱口而出道:“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
“你们是第一家在硅谷造车的企业,而且几位创始人和高管,都没有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工作经验。”
记者皱着眉,又问道:“这对于你们造车,有没有造成什么困扰?”
林凡摆手,“完全没有,我们是在用硅谷的思维,用科技手段造车,而不是遵循以前底特律的那一套。”
记者:“哦,好的,你认为特斯拉多久能卖出第十万辆?”
林凡信誓旦旦道:“五年之内!”
记者一阵惊呼:“要知道,你们今天才只卖出几十辆,要实现近万倍的跨越,五年能做到吗?”
“当然可以!”
林凡耸耸肩,“要知道,三年前,没人认为特斯拉能造出电动汽车。
现在我们不仅造出来了,还非常受消费者追捧。”
记者:“额,卖出几十辆,能被称作是追捧吗?”
“你知道的,特斯拉售价为十万美金,这并不便宜,我相信很少有车企能在第一次参加展会,就卖出几十辆跑车。”
记者点头:“这倒是,而且你们是全款预订的方式,这并不主流,也不太容易被接受。”
“是的,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创新!”
媒体对特斯拉的大面积报道,是第二天才开始的。
同时,网上对特斯拉的讨论,各种舆论发酵,也是在次日才达到顶峰。
而汽车杂志记者阿尔文对林凡的独家专访出炉,更是给本就火热无比的特斯拉,增添了无数话题。
事实上,在一年多前,林凡就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特斯拉。
那个时候的特斯拉造车失败,找遍了整个硅谷和沙丘路,没有一位企业家、一位投资家愿意投资这个“不靠谱”的项目。
在投资特斯拉后,林也遇到过很多的质疑,有人觉得他“人傻钱多”,膨胀了。
然而,特斯拉在圣克拉拉车展的惊艳亮相,向世人证明了,谁才是真正的傻瓜。
我询问过林,当时他为什么要投资特斯拉。
他告诉我,同为创业者,两位创始人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感染了他,引起了他的精神共鸣。
除此之外,他还觉得特斯拉是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减少碳排放污染。
所以,他只用了十分钟,就决定要投资特斯拉……”
专访开头,记者阿尔文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了一番,然后放上了他和林凡的对话。
这篇报道一出,立马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特别是林凡口出狂言,要颠覆传统汽车行业,重新定义汽车。
而惊艳亮相的特斯拉,也是这一两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两相叠加,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仅仅是普通网民关注,讨论。
就连汽车圈、投资圈、创业圈,也都把目光投向了这家名叫特斯拉的车企。
林凡的那些金句、豪言也被拿出来讨论了。
“汽车作为工业集大成者,不是一串代码、一个网站就能撑起的。
在硅谷造汽车,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
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电动汽车完全取代燃油汽车。
这是有多不了解汽车行业、能源行业,才能说出这种话?
建议要造车,先回去把大学读完,多学点工科知识。”
这是雷克萨斯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吉姆·法利在参加一场会议时,被记者问到对特斯拉的看法时,他给予的回答。
有人打响第一枪,立马就有其他车企跟进。
保时捷既产跑车,价位区间又和特斯拉重叠,几乎可以视作和特斯拉竞争最大的对手。
这家车企的北美首席执行官彼得·施瓦茨鲍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道:“对于特斯拉,我们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先把第一辆车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194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194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491 不被看好的电动车)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火线撸掉线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