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老乞婆和骗子 (2/3)
说罢,起身进了后堂。
没了外人。
张汉臣犹豫一阵。
终是出言问道:“徐捕头你本事非凡,可知梦境中的这些人,究竟是真是假?”
徐业也不甚清楚。
思索片刻。
回道:“似是由生灵的残魂和执念混合而成,至于其他的,尚未分晓。”
张汉臣一惊。
“那这些魂魄岂非被永远困在全城覆灭的噩梦之中?”
“大人放心,或许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重获自由了。”
徐业肃然回答。
……
襄城北街上。
一名背着竹篓的老妇人,正步履蹒跚的向北城门行去。
老妇人头发斑白,身形佝偻。
额间有一道利器划出的伤痕,伤口已经结痂,留下丑陋的疤痕。
背上的竹篓里,是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孩童。
行至北城门。
守城军士将她拦了下来。
老妇人挤出些笑容。
不停地拱手作揖。
用沙哑的声音道:“诸位军爷行行好,放我过去吧,我丈夫也是咱大梁的将士,我走了千里的路,只为带着孩子回去寻他。”
守城军士听闻老妇人的话。
冷硬的神情软化几分。
但依旧沉声制止道:“城主有令,眼下正是特殊时期,任何人不得北上,以免有歹人细作混入大梁腹地。”
老妇人仍是不断苦求。
“军爷您帮帮忙,我和丈夫都是大梁的百姓,绝不是什么细作。”
军士顿了顿。
“可有户籍名册为证?”
那妇人苦涩道:“路上遇到山匪,逃亡时包袱全都遗失了。”
“这……”
军士面有难色,“军令如山,你既无名册证身,我不能放你过去,否则若出了岔子,我全家老小都得连坐。”
城门守将怒冲冲走了过来。
斥责道:“你和这老乞婆废什么话?还不给我滚回去守门?”
随后望向老妇人。
神情不悦道:“你给我听好了,要么从哪来的回哪儿去,要么找个凉快地方老实待着,守军任务繁重,别拿你那些破事来劳烦我等。”
老妇人眼中的神采黯了下去。
呆呆立在原地,不知何去何从。
城门守将见状,神情越发不耐烦。
一手按住刀柄。
语带威胁道:“快滚,否则按阻碍公务处置。”
守将的声音惊醒了背篓中的孩子。
孩子的哭声传来。
老妇人这才有了些反应。
轻轻摇晃着竹篓,细声细语安抚着孩子。
孩子止住了哭声。
抿着嘴唇小声道:“娘亲,我饿。”
老妇人柔声应道:“小宝乖,娘这就去找吃的。”
依旧轻摇着竹篓。
转身向城中蹒跚行去。
沿街的铺子绝大部分都已关张歇业。
偶尔有开着门的。
老妇人便走到门边跪下,不停地磕头作揖,乞求店家给些吃食。
动作似是颇为熟稔,显然不是头一回沿街乞讨了。
只可惜店铺也是勉力支撑,维持生计,又哪有多余的吃食赏给乞丐?
遇着好心的店家,或许只是把老妇人劝走。
若是遇到那恶劣的,少不得受一顿辱骂,被推推囔囔驱赶出去。
甚至有时还会挨上几记棍棒笤帚。
一路由北门到南门。
老妇人虽已尽力乞讨,却未能求得半颗米粒。
背篓里的孩子饿得直流眼泪。
但知道娘亲辛苦,咬着嘴唇不敢哭出声,只是时不时抽噎几声。
行至一家面馆门前。
老妇人担心自己破衣烂衫,怕是会影响了店家的买卖。
便在离着店门几步远的角落跪下。
想等着店家出来,求他赏些客人吃剩的面汤。
……
面馆内。
掌柜端着热气腾腾的烙饼从后堂出来。
“两位客人久等了,后堂的土灶太小,一次只能出三十张饼,实在对不住。”
徐业笑着应道:“无妨,倒是我等劳掌柜的辛苦了。”
旋即一顿。
感知中出现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不一会儿在面馆外跪下了。
大人和孩子的状态都很差。
尤其大人似是身上有伤,跪久了怕是会出问题的。
自己口音容易暴露,不便出面。
于是取来两张饼。
对掌柜说道:“门外有人乞食,请掌柜的帮忙送去。”
掌柜闻言一愣。
两位客人看样子非富即贵。
而富贵之人又何时会把流民乞丐放在眼里?
当即朝徐业行了一礼。
“客人是有德行之人啊,您请放心,我一定办好。”
接过烙饼,又打了一碗面汤,撒上几粒葱花。
装在托盘上,端了出去。
张汉臣笑呵呵道:“徐老弟本事不凡,更难得是有此等品性,若是早些年啊,俺老张非要拉着你拜把子不可。”
徐业虽纳闷他为何改了自称,但也并未在意。
只当是为了便于行事的掩饰之辞。
顺着他的话头回道:“张老哥过奖了,只是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不一会儿。
掌柜的领着老妇人母子二人走了进来。
“客人莫怪,这人非要让我带她过来,当面向你道谢。”
那妇人低着头来到徐业近前。
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
哽咽道:“多谢贵人救我和孩子性命,还请留下姓名,将来定日夜为贵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214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214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七十七章 老乞婆和骗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稀饭彭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