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觊觎(上) (3/5)
梁鑫看郭沁和宁臣一眼,“……多出的部分,全都是净利润。每个平方,东风广场项目接下来将获得的实际利润,要比预算中最保守平均多出一万五以上。按一万五计算,一亩地,刚好能多挣一千万。那我们两万四千亩的储备地块,按我的计算,可预期利润就是……”
郭沁听得眼睛睁大。
宁臣更是狠狠一哆嗦:“两千四百亿……”
“对。”梁鑫点点头,“加上我们原有应得的利润,就是两千六百四十亿左右。那我们刚才说的,广场的后续建设成本,是多少?”
郭沁脱口而出:“两千两百亿!”
梁鑫道:“棚户改造赚的钱,刚好可以覆盖广场的建设成本,甚至还能多出四百亿,还掉我们最初负债的一半。剩下的最多四百多亿负债呢,东风广场只需要经营得当,再加上我们通过个别精品小区的物业管理,一年就能全部还清楚。”
郭沁喃喃道:“原来是这样……”
“是啊。”梁鑫笑道,“郭耀辉一直在算这笔账吧?”
郭沁沉默了两秒,轻轻一点头:“郭总还在观望。”
梁鑫却摇了摇头,说道:“来不及了,他没这个机会了。全中国,没有人再有这个机会了。”
郭沁道:“以郭总的关系……”
“这不是关系不关系的问题。”梁鑫道,“郭姐,我敢把这笔账算给你听,是因为有些事情,它是客观的,无法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东风广场项目,是在最后的机会窗口关闭之前,完成了所有的布局。我们拿地的成本,和最后利润之间的转换,都是经过东风投资集团最高层,至少几百次的推演,才做出的决定。
其他人,如果非要等到形势明朗再进来,那不管他们怎么努力,怎么走捷径,成本还是会比我们高很多,建设成本也会一高再高。到最后,就算他们的项目落实下来了,他们也会发现,要收回成本的周期,要比东风广场超出十倍可能都不止。最可怕的是,为了能填上这些窟窿,他们极有可能,需要不停地拆东墙补西墙,到最后……郭姐,你能算出这里头的可怕吗?”
郭沁对数字不是很敏感,略微茫然地摇摇头。
梁鑫叹道:“几百亿的负债,如果不算利息的话,其实是好解决的。只要项目规模足够大,壮士断腕折价卖掉一部分,都能有效回血。
可如果负债规模高达几千亿,每个月一家公司需要偿还的利息,就高达几十个亿。平均到每一天,可能就是两三个亿。但是房地产再强势,什么公司又能保证自己每天就一定能靠卖房子赚到两三亿呢?而且就算能,房地产的黄金期也就最多十来年而已,如果十年之后,你的债务还没偿还干净,又该怎么办?再说你偿还的部分,也只是利息,那本金呢?”
郭沁听得沉默了。
宁臣和谷强,也被这道血腥的数学题,吓得忘了呼吸。
几个人从电梯里出来,走进梁鑫一家人住的套间。
屋里安安静静,江玲玲应该是带着孩子,和江妈妈在酒店的某一层闲逛。
梁鑫坐下来,让宁臣去倒茶。
片刻后,喝着好几千块一斤的智商税白茶,继续跟郭沁说:“还有就是,市场上做这个东西的人,又不止一家两家。以后看到房地产利润的人会有很多,每一个都觉得自己能从里面捞钱。当然一开始,可能是能赚到点钱,但日子久了呢?
那么多家,在同一张桌上吃饭。有人多吃一口,你就少吃一口。那么多的人在里头竞争,有背景有关系,也不止你一个,你又怎么保证自己有绝对的市场竞争力?还能连续稳上十年?
而且现在,全国所有能开发的地方,最好的地段,都已经被我们抢先低价拿下了。地方上可以被我们占一次便宜,但绝不可能被后来者占第二次、第三次便宜。别说郭总的面子不顶用,就算比郭总背景更硬的人物来了,地方上也不会给他们这个面子。全国都涨价,他们怎么可能反倒再往便宜了卖?这可是真金白银的矛盾,谁能解决?怎么解决?
所以今后这个生意,规模小了,赚不到钱,还不如不做;但规模大了,资金流动上风险会无穷大,到最后大概率连利息都会还不上。那是不是,就是一个死字?
郭姐,你看着吧,接下来那些敢跟着东风广场一起往这个坑里跳的企业,除非他们稳健到只采取极低的杠杆,只赚一点点辛苦钱,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最终活下来。否则的话,今后只要是负债超过千亿的企业,他们到最后,肯定一家都活不了。不管他们有什么天大的背景,不管他们有什么天大的本事。活不了,就是活不了。
因为最终要为这个市场买单的,说到底还是老百姓。但老百姓消化市场的消化能力,不是无限的。老百姓兜里的钱是有限的,民力是有限的,承受剥削的最大承载力是有限的。
只有那些能及时平账,能及时退出的企业,才有最终生还的可能。
东风广场在项目立项的第一天,我就已经替这个项目想好了括我们的退出机制,包括我们从老百姓手里捞一把就跑,假装双赢、两不相欠的产业模式。滕增岁这才敢听我的话,动这种伤天害理的脑筋。
所以郭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645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645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605章 觊觎(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吹个大气球9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