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民国墟烟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八十四章 极乐寺 (1/2)

第八十四章 极乐寺 (1/2)

文/韩全喜
民国墟烟 | 本章字数:53.11万字 | | 民国墟烟txt下载 | 民国墟烟手机阅读

极乐寺在县城坊间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遗憾的是传说中人物的真实性待考。俗人的说法,一爬大豆炉丐者,每每经过这里行注目礼。一次,对着破破烂烂的残庙发誓,如若有朝一日发了财,一定要把寺庙修葺一新。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丐者发了横财,衣锦归来,但发誓修庙的承诺早已不曾记得。最初经过这里的时候,并不因为身体的不适而明白,直到他的头疼日益锁定才幡然醒悟。这是佛的提示。还好,丐的阔还没有走到忘却自己曾经发过的宏愿,寺庙很快修好。但佛像的塑身呢?塑一次,不如意。一塑就无形,立不了胎,愁煞了众工匠。丐者也急,说,让我来试试。这一试不要紧,哈哈一笑,往那一盘就坐化了。成了肉身,顺着胎身塑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从此,佛寺又燃起了香火。/p

曾久儿说:“这就是信仰的正义。”走进这个环境,面对佛祖的神圣,无人敢视宏愿为儿戏。只要许下这个愿,又因如果一跃为实现,忘却是要被诅咒的。倘若再戏谑神灵,罪恶的灵魂就不止是清洗。/p

还有一处,曾久儿不明白,南小城土关门的格局是和别处的不一样。进入城门内的照壁立在路的中央,车马行人得从两边行走,南关南街又被前人设计成一路的坡道。这一独特的外城街貌,民间喻意,城的财不外漏。更有一种说法,南门外的财神富外不富里。如同一些国人的心态,宁愿把钱撒在黑窟窿里,听个响声,也不愿拿出钱来多干一点正事。一个奇怪的现象表现为“移民”本城的人,生活过的大多很富裕,而当地“土着”人的日子虽休闲却一般。当然,与习性之软弱也是分不开的。/p

财神庙坐落在城南中轴线偏东一偶,是县城境内供奉财神之地的最大庙宇。各路财神云集一起,占地几十亩;庙宇广大,方显“财”的恢宏。说来也有意思,求个财运,香火的旺盛竟不如城里的小庙看好。/p

究其原因,一说庙的远近,出门求个财,谁还会舍近求远。搭上时间不说,还得付上车钱;二说有传闻,上个布施还那么费劲,为别人化缘,合不来;还有一说,出家人的色戒。道长也有家室,后信道脱俗入观。又几经辗转来到此庙,时间一长,善女信女一多,出家人也是有传闻的。有没有破戒是另一回事,儿女情长却传的很远。/p

说到底,庙小捐个布施,俗人求个什么,出家人会尽心尽力地去操持。庙大了,见的事多,除了大布施,还上上心;布施小了,应付一下了事。时间久了,民俗的疲塌,香火的旺便弱了下来。这就是社会,三界也不例外。庙观,人盖的。/p

进庙转了一圈儿,出的山门也不曾见过几个上香的。如今的寺庙,不比从前,太萧条冷落了些。也许是冬日的时光,又值夕阳西下,满院积存的残枝落叶,也不清扫,风一卷,飒飒做响;没有风的吹奏还好,风一袭,枯枝落叶跟着跳,人走随风,裹在身上紧冷。/p

从大殿出来,拜了财神。没有往功德箱里布施,只上了一炷香。久儿跟着陶书玉,拜的心诚与否,许个什么愿,心照不宣。又进了几个殿。走的时候,陶书玉拐进禅房,和年老的道长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放下两块大洋于供桌,道过别,离去。/p

路上,陶书玉问:“还想着复学的事?”/p

曾久儿说:“姨,你怎么知道?”/p

陶书玉说:“你拜的文财神范蠡和比干,很虔诚,眼里有一种东西,我猜的。”/p

曾久儿笑笑,有点苦涩。“复学的事,只是一念,太遥远了。即使毕了业,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个社会……我还是想回乡下去,乡下的生活安静,我喜欢。”/p

“那陆家的婚事,你觉得的呢?”陶书玉不得不问。/p

曾久儿侧脸仰看了一眼落日的余晖,说:“让家父看着办吧。反正复不了学,只能嫁人。现在嫁,趁着行情看涨的走势,还能卖个好价钱。迟了,送上门都没人要。我就不明白,做女人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嫁人,就没有别的出路?”一脸的悲伤,沉默。又说:“先应了人家吧,省的让曾文贤作难,毁了父辈们几代人的交情。因我,不值得。”/p

晚饭过后,曾文贤叫住久儿,说:“爹有话和你讲。”并示意女儿坐下,一脸从容不迫的样子。/p

自从今夏起了战事,北平又被沦陷,教育自然办不下去而不得不考虑“后事”,许是只有南迁才是唯一的选择。在京的学生还好,跟着走就是,外埠的学生就不好办了。常人搬一次家都费心费事,举全家之力。若多家学府挤在一起,说走就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县城的学校就是范例,战事一开就停了课。继而解散,倒也简单。到现在全县城还没有一所学校在当局的主持下迎进生源。教育荒废已是不争的事实,倒是私塾有主导“江山”的可能。/p

曾久儿平静地立在屋的一边,离门近些。她知道家父要说些什么,其实说与不说已没多大意义。不就是嫁人吗?征求意见仅是表象,是和谐家庭礼仪新添的一道菜,看似色香,味道一个样。到头来,终身大事还不是由父母内定的一句话。给子女一个尊重,走走形式罢了。/p

曾久儿没等曾文贤说话就先表明,“爸,我和陶姨说了,和陆家的婚事,你就应了吧,反正我也不小了。复学不成,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早早嫁

(快捷键 ←) 上一章:第八十三章 两家联姻章节列表下一页:第八十五章 商家的讲究(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