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三国博弈 (3/6)
第二年春,新任阿里发叶齐德一世派来援军,援军有从海路来自阿非利加和埃及的,有从陆路来自小亚细亚的。但阿拉伯的新舰船上的海员大多是基督徒,他们便开始大规模叛乱。走陆路的军队也在比提尼亚遭到了埋伏。饥饿与疾病在阿拉伯军营中肆虐,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围城,阿拉伯人在撤退途中又遇到了风暴与圣托里尼的火山喷发,损失惨重。
随着包围君士坦丁堡的失败,穆斯林对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波征服结束了。双方沿着东安纳托利亚众多山脉的边境线也趋于稳定。然而军事冲突仍在继续,却日渐仪式化,阿拉伯人完全占领拜占庭帝国的意图的前景也不明。
这期间,两国外交官的走动变得频繁与常规化,也有些互惠的外交成果。为应对伊斯兰教的wexe,利奥三世开始了毁坏圣像运动。
利奥三世发起的运动,虽然赢得了一些贵族的支持,却使得拜占庭帝国在整个欧洲沦于了众矢之的。
叶齐德一世抓住机会,再一次开始了对拜占庭帝国的征服,然而就在他即将要成功的时候,大唐帝国再一次加入了战场。
大唐帝国突然加入战场,让阿拉伯帝国自创建以来,第一次面临巨大的危机,哈里发叶齐德一世也不得开始重新审视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
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是世仇,这一点是可置疑的,他们都希望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当两强碰撞之后,战争自然可避免的爆发了。
但是在面临着灭国之灾的紧要关头,对方对方是仇深似海的敌人,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今后的出路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总是变幻莫测,不过有句话却是被人们所普遍信奉,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错了吗?没错,观世界历史大部分的战争,冲突,结盟都验证了这句话。
虽然这句话听上去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难道国与国之间只剩下利益了吗?
诚然,国家是情的,可是构成国家的人却是有情的,在由有情感的人构成的国与国之间,谈论之间的关系只用利益二字解释之,那就太肤浅,也太片面了。
人的情感是种很奇妙的东西,有时候一件事情对你有利,可是你就是不愿意去做,至于原因吗?那就是千奇百怪,因人而异了,也许一个简简单单的感觉就使你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有讨厌的感觉,所以我不要,有时候就这么简单,但是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要决定国家的走向,一个人的情感是没用的。
就好像现在yyng,对于拜占庭这个国家,大多数穆斯林都很讨厌,这个讨厌有些已经深入骨髓,有时候和拜占庭联合可以获得好处,可是穆斯林就是不愿意,老子讨厌你,就是这么简单。
在怎么对待竞争对手时,大家的想法几乎都是yyng的:那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世界性的大国,都想着成为这个世界的霸主,要是非让他们搞出个什么和平崛起、和谐世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信任。
就比如说,叶齐德一世对利奥三世说:咱们都别整军备武了,让将士们卸甲归田,以后咱们哥俩好,和平共处。
人家利奥三世能相信吗?真当人家都是傻子啊?
人家可是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你是怎么说的,只相信你是怎么做的。
在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友谊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国家利益至上,所以任何的手段就没有什么正义与不正义、正当与否之说,绝对没有什么谦谦君子之风,更没有什么绅士风度之雅,那不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是国家之间的博弈,那是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的生死大事,没什么客气可讲的。
所以人们总是见到某个超级大国那些什么什么的表演后,总是在家里拍桌子、摔杯子的大骂人家什么极端的耻、流氓等等,而人家却在自己家里,开prty庆祝他们的每一次得手后的机智与勇气,其自豪之气溢于言表。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认为他们这样处理国与国之间的方式是不可以的。
国家利益至上、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
国家就应当把处理这两种关系分得清楚一些,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不是真理暂且不论,但这确实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事实。
一个人败了再来影响不大,一个国家要是败了会导致许多的人间惨剧,要重新振兴是那么的艰难,得付出多少代价。
只要在这个世界上有国家与民族的存在,就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与争斗,不管其表现的形式如何,是表面的还是看不见的,总是存在。因为这个世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世界上物质的总量总是有限的,要想拥有更多的物质,相互之间总是有竞争与博弈。
和平是有条件的,不是你说你要和平,人家就会给你的,你搞我,打你没商量,你怎么着,要大打特打是吧,那就来吧,看看到时候还有谁在这个地球上活着。
怎么着,不打了?要扯皮?那就扯呗,谁没长嘴啊。
至于后世天朝提出的那个论调一一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92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92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六十七章 三国博弈)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刺刀特种兵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