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周正毅以及一些和周正毅同时代的富豪们又是如何暴发的呢?/p
“我相信每趟火车都有罪恶的货物!”史登堡(jf vberg)在1932年所拍电影《上海快车》(shxpress)中的台词如是说。/p
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如流星般滑落的“上海首富”周正毅所搭建的财富『迷』宫上。/p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正毅的暴发历程和中国各地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10年里发家的民间富豪有类似之处。他们大都以贫苦出身,凭一己之力闯天下,期间有过钻特殊时期空子谋取暴利的经历(比如炒卖内部职工股等),有些人甚至有过一些灰『色』经历(比如经营赌船或倒卖紧缺物资等)。他们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没有骄人的学历和资历,但他们勇于冒险,善于抓住机会,并且不择手段,从而短时间内暴富。这些中国问题富豪们的成长公式是统一的——先以100元买一块地,然后找相熟的评估机构将其价值高估至200元,再抵押给银行换取贷款;接下来以这200元的银行资金再购入同值的土地,重复以上的步骤取得400元的贷款,如此循环往复,资本便如魔方般地不停递增!周正毅就特别善于利用这种典型的投机『性』极强的 “新富炒作模式”——与权势结盟,拿“充水”资产向制度尚不完善的银行套取资金,投身像房地产开发这样令人目眩的游戏,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空隙,在一个地方造势,然后在另一个地方买卖图利,从而一夜暴富。/p
事实正是如此。比如,2003年初,周正毅利用其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地产”向自己的内地公司收购了两个地产项目,即以3.8亿港元收购上海龙柏饭店,以3.3亿港元收购上海市吴中路地块。这两块资产价格是否高估另当别论,在同年6月9日安永财务接管上海地产后,却爆出惊人丑闻。接管者发现,两块资产在转入香港上市公司后,又被抵押给内地银行,取得贷款合计6.5亿元,而贷款并未回流到母公司上海地产的账户之内,却转借给了两家内地的公司。安永人士称此事在调查中,未披『露』两家公司名称。据专家分析,此事属严重侵犯上海地产股东利益行为,且明显涉嫌欺诈。/p
周正毅除成立农凯集团,还以众多亲戚的名义开立了一批公司,他利用这些公司通过担保、反担保等手段从多家金融机构取得大量贷款。周正毅被怀疑将巨额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或用于炒作股票,或改变贷款用途用于与上市公司有关的资本运作。农凯集团及其旗下企业还涉嫌开出一些没有真实交易基础的商业承兑汇票。/p
此外,周正毅被怀疑在缺乏真实贸易的背景下,通过在农凯集团与关联企业之间互开增值税*,虚构业务、“制造”经营业绩。/p
但“周正毅们”之所以能够一夜暴富,并非仅仅在于他们的违规运作,也并非在于他们本『性』的原罪,而是在于他们利用了国企改革初期某些体制的不完全『性』或缺陷,在贪欲的驱使下,一次比一次激烈地撞击所有可以暴富的大门,终于无可挽救地撞进了地狱之门。/p
2004年6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周正毅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以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p
2006年5月周正毅刑满出狱后,很快又因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地产买壳案,被香港廉政公署二度通缉,随后曝出其在羁押和服刑期间行贿监管人员、享受特殊照顾的丑闻。/p
2006年10月,上海检方再次对周正毅立案侦查, 2007年1月21日将其正式逮捕。/p
2007年11月30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决农凯集团董事长、前上海首富周正毅16年徒刑,处罚金335万元。/p
此次周正毅案被诉五项罪名成立,其中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判10年,个人行贿判3年,挪用资金判6年;而单位行贿、对企业人员行贿两项,免于对其个人处罚;数罪并罚共执行有期徒刑16年。其中335万元罚金是针对单位行贿和虚开增值税专用*两项。/p
一位曾经叱咤申江、风云港岛的一代资本“枭雄”,因他的“精明”、胆量和贪欲,让他得到了一切,也让他失去了一切。他将宠辱有加的昨天留给了自己,而呈现给观众的,则是落拓无颜的今天和扑朔『迷』离的明天,只是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明天……/p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218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218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八十一章 资本枭雄)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渤海君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