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青铜器和漆器,研究员又带众人来到楚汉丝织品展馆。这个馆内陈列了1982年在荆州马山砖瓦厂出土的一大批战国中晚期的丝织绣花珍品,使距今2300年左右人们的华美穿着再现于我们面前。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花样之新颖,保存之完好,均为我国考古史上所罕见,为以往发掘的同类古墓所未有,被誉为我国古代的“丝绸宝库”。从图案上看,不仅有素洁大方的几何纹,也有结构复杂的人物花卉,其表现手法既有刺绣,也有提花。丝绸的品类有绢、纱、罗、绵、绸、绦等,颜『色』多达10余种,并巧妙的运用了涤饰、练染等工艺技术。不仅如此,这个丝绸宝库的刺绣成衣,通幅图案的多彩织绵,纬线起针的涤带,在迄今发现的战国丝绸中均属首见。/p
一件绢底绣花绵衾吸引了几位爱美的女『性』。衾是什么呢?原来衾就是古人睡觉时盖的被子。它的长、宽均为1.9米,设计十分科学,正上方有一凹口,凹口容颈,两侧裹肩,睡觉时肩膀不外『露』,因而不易着凉;而且头和脚分得很清楚,既卫生又实用。绣衾的花纹也很引人注目,对龙对凤,左右排列,并间以花草相连。这对头上长角的龙,一脚站立,一脚平伸,状若舞蹈,生动传神;这对身体卷曲的龙,张牙舞爪,气势威猛,咄咄『逼』人;而这对颈项弯曲的凤鸟,正展开双翅,高卷尾羽,形态十分优雅;这对展翅的凤鸟,相对而立,各自回首后顾,情意缠绵。整幅画面构图简练、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针法纯熟,真不愧是绣品中的上乘之作。马山1号墓出土的丝织物,样样是珍品,件件是国宝,早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着名考古学家夏鼐说:“马山1号墓代表了楚文化的水平”。文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留言:“这是我平生所见到的最壮观的文物之一”。/p
荆州博物馆还有“西汉古尸”等展厅,由于时间关系和有的女同胞不太喜欢等原因,这次就没有安排参观。研究员说:“虽然有点遗憾,但留待下次也好。”/p
走出荆州博物馆,来到古城墙脚下,从楠木雕成的门窗后面不经意地瞧见那些深深旧庭院时,回首荆博,只见她依然保持着那份静默,然而她里面的秘密却不经意从高墙之中吐『露』了出来,正如“虎座凤架鼓”上傲然向天的凤凰一样,翩翩然,直欲振翅待飞。/p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218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218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八十九章 楚都有宝)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渤海君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