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犯错的人是谁?(求全订!) (2/3)
李信眸子一亮“西进是迟早的事情,大良造稍安勿躁啊。”/p
“怕只怕回去,秦王就把我锁在咸阳,寸步难行。”王离叹了口气,将手上嫩草扔进风里“要是再拖两年时间,必然能够挥师西进,一扫匈奴。”/p
“大帝都说想要解决匈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要五年时间,才能勉强将匈奴堵在西域门户,但是想要消灭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能够继续往北逃窜,大帝说过,那边还有无数国度。”李信轻笑着说道“本来我还有些不信华夏神州之外还有其他国度,但是来到这辽东苦寒之地,看了这多品种不同的野人后,我对此深信不疑,既然这么贫瘠偏远的土地都有人烟,那么其他地方,自然也有。”/p
王离微微眯起眼,把怀里已经睡着的猞猁扔进笼子里,拍了拍手“我想好了,回去找秦王讨个职位当马倌。”/p
李信一怔,皱起眉。/p
“走吧,带我再来林中绕一圈,看看能不能找到驼鹿群,按照日子,应该也都迁徙回来了啊。”王离笑着岔开了话题。/p
............/p
迁徙是一件十分壮观的事情,不只是人,还是动物。/p
随着硬实力的增长,野心自然也是逐步增长的。/p
虽然王离他们带走了一万五千大军,屠檀也带走六千人马,孤竹国如今只剩下四千沚戛军和两千若木军,以及三千战力未知的火凤军,和仇禾在累城工人中挑选了三千人组成了预备军。/p
孤竹国现在只有一万两千多战力,却敢一下子陆陆续续吸纳了辽东森林以及燕国难民,五万多人,连王诩自己都感觉有点飘了。/p
本来只能居住一万人就很拥挤的毫都,一下子涌进了五万人,一下子就显得拥挤不堪。/p
但是对着这些迁徙者来说,睡在毫都的大街上,都是一种豪宅待遇。/p
毫都原本的老居民都已经转移到了祖山朝歌城中了,此时毫都只剩下部分筛选过,有管理经验的‘居委会’成员。/p
居委会是最近王诩成立的一个部门,从各地挑选有丰富的管理居民,调节人际关系的人才,负责主要接手新移民们的事物。/p
依旧是惯用的分割治理手段,将妇孺和青壮男子分开,妇孺很好管理,只要给她们安稳的居住和稳定的饮食就可以,但是青壮男子吃饱喝足之后,就会生起很多心思。/p
新移民青壮主要分成三大个群体。/p
根本听不懂说什么,只知道吃和干活的野人。/p
已经形成小利益集体,抢着种地但是目的不明的燕国齐国难民。/p
最后就是陡河匪了。/p
其中也以陡河匪和燕国难民的实力最为庞大,因为人数占据了青壮的三分之二。/p
这些人刚开始还好,看到毫都城比蓟城还要高大坚固的城墙,怪异的石制建筑以及干净的居民和城市环境,都抱有深深的敬畏之心。/p
让泡温泉就泡温泉,让搬砖就搬砖,乖巧的不得了。/p
但是半个月过去了,这些人适应了孤竹国特殊的安逸状态之后,就有了很奇怪的反应。/p
他们先是因为语言不通,经常会与野人们产生争执,可能是燕地人都比较彪悍,一言不合就动手。/p
野人就比较怂,被打了也不敢还手,也不敢告状。/p
而且似乎尝试到了武力带来的福利,陡河匪和燕地难民开始慢慢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了,试图用武力控制这些野人,替他们完成劳作。/p
王诩是故意没有派遣监工督查这些新移民的,为的就是测试这些人的人性。/p
因为已经有了文化根基和三观的燕国人,毕竟和之前的野人奴隶是不一样的,想要治理他们,王诩还是得摸石头过河。/p
在这段时间的观察中,王诩见识到了燕地难民身上那种对野人的种族优越感和文化鄙视。/p
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不久之前,他们跟这群野人一样,衣不裹体食不果腹,吃一碗黄豆汤都要跪谢叩首感恩戴德。/p
一转眼过去,这些人就想着翻身当地主了,每天指挥着野人们帮他们干活,然后自己偷懒,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是仗着自己是燕国人,有些文化见识,想要学习从小说家和街头艺人口中听到的传说故事,有朝一日成为某些权贵的门客,成为人上人,衣食无忧。/p
于是这些人就经常坐在王殿广场上扯皮,试图引起王殿中的贵人注意。/p
贪婪懒惰,自命不凡,狭隘,爱做白日梦这些丑陋的人性在这群人身上暴露的十分彻底,从这些人身上,王诩已经看到了此时整个华夏大地的文化缩影。/p
这种现象一定是上行下效的传染病,而并非与生俱来的邪恶,这些底层人民一边痛斥着权贵的恶行,一边又羡慕向往着权贵的生活,梦想着自己也能够成为权贵,来奴役和指挥他人,过上人上人的生活。/p
把自己的梦想建立在伤害他人身上的,一定是扭曲的价值观。/p
王诩现在能够看出,为什么秦末起义,陈胜吴广能够在两个月能,从一百人的队伍发展到十万人的队伍,也能理解英布只是一介囚徒,登高一呼就能招揽数万盗匪。/p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大势’,根本原因就在在于当时历史节点上,人心的糜烂。/p
这种糜烂,促使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243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24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82章 犯错的人是谁?(求全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洛锦寒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