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3/3)
路易斯相信,答案就在南非的茫茫荒漠中。尽管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对野外环境几乎一无所知,却本能地认为人类思维的发源地就是人类生命的发源地。“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猎人追寻动物踪迹的技艺,很可能就是最原始的科学萌芽。”那么,还有谁能比卡拉哈里荒漠中的丛林人更适合作为研究对象呢?毕竟,他们既是追寻猎物踪迹的专家,也是人类远祖的孑遗。/p
就这样,二十二岁的路易斯决定退学,去丛林人身上验证自己的猜想,写下自然史的新篇章。作为一名对人类学、野外生存和科学研究方fǎ_lùn毫不了解的年轻人,作出这样的决定,勇敢得可谓荒谬。他既不懂丛林人的母语卡比语,也不懂他们跟外人交流的语言南非荷兰语,对逐猎更是一窍不通。但那又怎么样?路易斯耸耸肩,着手准备。他找了一名南非荷兰语的翻译,联系了当地的狩猎向导和人类学家,便沿着卡拉哈里荒漠公路出发,穿越了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进入了未知的世界。/p
和斯科特·卡利尔一样,路易斯很快发现自己来得太迟了。“我挨村挨户地寻找用弓箭狩猎的丛林人,因为他们肯定掌握逐猎的技艺。”路易斯说。但是随着外来的狩猎公司和农场主对丛林地带的接管,绝大多数丛林人已经放弃了游牧式的生活,定居在政府划定的保留地里。生活方式的转变让人心碎:他们不再在荒野中驰骋,而是靠农场的微薄工资苟延残喘,眼看着妻子女儿为了生计到路边的妓院去接客。/p
路易斯继续寻找着,终于在卡拉哈里荒漠深处遇上了一小群流浪的丛林人,按照他的说法,这些人“顽强地守护着自由独立的生活,绝不屈从于奴隶般的劳作和mài_yín”。事实上,“在六十几亿人中寻找一个猎手”的预计与事实相差并不太远:整个卡拉哈里荒漠上,只剩下六个真正的猎手了。/p
流浪的丛林人允许路易斯跟着他们,而路易斯也就毫不客气地在之后的四年里和这支丛林人混在一起。这个在开普敦城区长大的孩子,学会了像丛林人一样靠根茎、浆果、豪猪和鼠兔的肉生存;学会了即使在最炎热的夜晚也要生起篝火,拉紧帐篷拉链,以防鬣狗咬断喉咙;学会了在野外遭遇一头愤怒的母狮和她的幼崽时,做出威吓的姿势逼她后退,而一旦对方是犀牛,则要立刻转身逃命。/p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247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247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41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美)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