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兵谏 (2/2)
高桂英和李岩接到林毅的谕旨,立即如何众将商议军情,大帐之中,除了高桂英和李岩之外,李定国、刘芳亮、袁宗第、敏敏穆特尔、速不台等均在坐。/p
高桂英和李岩进行分兵派将,郑鸿逵将2万兵马全部撤走,高桂英的明军扮作南军,随后跟进。/p
这时林毅接到报告,小将刘国轩拜帅,郑芝龙采纲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革除弊制,推行新政,郑芝龙招贤纳士,招兵买马,现在南军在福宁大肆增兵,刘国转亲自坐镇指挥,日夜操练人马,大有与明军一决高下之势。/p
“刘国轩?”林毅品味这个名字,施琅赶紧向林毅详细介绍此将的情况,说此人之非同寻常,论文论武不亚于只在他和郑成功之上,不在他们俩之下,这是郑芝龙集团五子良将之一,郑芝龙那边现在能打的也就是此人了。/p
其实不用施琅介绍,林毅也想起了此人。历史上,刘国轩和施琅齐名,皆郑氏集团的关键人物,后来二将由于种种原因皆投降了大清,成为康熙驾前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p
但是刘国轩又与施琅不同,施琅先是随同郑芝龙反清,后来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与郑成功抗清,最后又和郑成功闹翻,投降了大清,虽然曲折反复,而且存在朝秦暮楚之嫌,但其在收复台湾、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恢复大陆对台行使主权,帮助康熙建立大清统一的封建王朝等方面立下不朽功勋,一战成名,被后世誉为着名的军事家。/p
而刘国轩则不同,他是明郑集团的重要将领,虽然后来也投降了清朝,成为康熙驾前的重臣,但是先事郑芝龙后事郑成功郑经等郑家几代,忠心耿耿,特别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侵略者方面贡献巨大,郑成功死后,盘踞台湾的郑氏家族一代不如一代,后来郑氏家内讧,大权在握的刘国轩并未趁机窃取郑家大业,看到郑家大势已去,大清已成天下统一之势,康熙盛主年轻有为,不失为一代明主,便归附了大清,成为大清的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功成名就,于康熙三十二年寿终正寝。/p
林毅弄清楚了刘国轩的前生今世之后,立即决定用兵攻打福宁。/p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506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506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491章 兵谏)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不到黄河不死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