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魏王,曹丕 (3/3)
青州兵的举动,会使得一些将领骄横、跋扈,欺压到曹丕头上。
“王上要立威,可从青州兵开始,江东孙权并非最佳的选择。”
“攘外必先安内。”
司马懿一字一顿的话,犹如重锤,将曹丕敲醒。
“先生的意思是……”
“派遣使者,到各地发丧,命地方官吏入邺城奔丧。等到臧霸入邺,魏王即刻前往青、徐,一举稳定二州局势。”
司马懿阴沉沉的话,非常符合曹丕的心意。
“先生以为,何人可以总督青、徐二州的兵马?”
曹丕锐意的眼眸,上下打量着司马懿的神态,就连眼角睫毛的颤动,他都没有放过。
司马懿心神凛然,垂首道:“魏王可一言定夺,何须询问旁人。”
“先生可不是旁人,而是孤登临大位的恩师啊。”
“刘协何以能够在万军丛中、重重保护之下,刺杀父王。”
“孤至始至终,都想不明白。”
曹丕嘴角蓦地勾起,露出神秘莫测而又阴森的笑意。
“王上,臣下也不太明白。”司马懿微弱的声音,回荡在灵堂内。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都没有继续谈论这个令人尴尬的话题。
曹丕点到即止,保持着沉默。
不久后,邺城发丧的王诏送往各地,群臣响应,无不感怀魏王曹操之恩。
臧霸收到文书后,长叹道:“先王对吾有知遇之恩,不得不去。”
此时臧霸的头衔有很多,使持节、行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等,位高权重,坐镇一方。
但他并非曹魏的嫡系,始终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
以他为首的泰山集团,已经形成割据势力。
青州兵的恣意妄为,已经使得曹丕与泰山集团离心。
若是臧霸不去邺城,和谋逆没什么区别了。
明知此行是鸿门宴,臧霸也要毅然前行。
“时也,命也。”
臧霸十八岁劫狱救父,孝烈勇名遍闻乡野,后落草为寇,为陶谦所招揽。
徐州经历了数次变故,刘备、吕布都曾为徐州之主。
但真正让臧霸崛起于微末之间的,是魏王曹操!
臧霸率领数百亲信,长途奔波前往邺城。
曹丕得知臧霸前来,非常高兴,单独设宴款待了他。
“先王晏驾,酒宴暂免,但这一顿饭,必须得吃。”曹丕正色道。
“臣下这一杯,先敬先王!”
臧霸举起酒爵,一饮而尽,紧接着他对曹丕道:“世子继承魏王大志,天下之幸也。”
“哈哈哈!”
曹丕畅快地大笑着,李通淮、汝,臧霸青、徐,与钟繇关中之任并重。
李通早逝,钟繇因魏讽案被罢免,赋闲在家。
唯有臧霸屹立不倒。
曹丕胸襟、气魄不及曹操,但也继承了六七成。
臧霸既然表明了对曹魏的忠心,他自然不会赶尽杀绝。
在曹魏群臣的见证下,曹丕正式登临魏王之位,执掌天下大权。
“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冀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戡定九州,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二十有余载。”
“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黻,领冀州牧。”
曹丕正式接受册封,完成了权力的过渡。
“今先王晏驾,天下震动。孤上为宗庙,下为万国,望诸卿助孤一臂之力!”
“魏王圣明!”
群臣高呼,献上忠诚。
魏王曹丕赐诸侯王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等,群臣皆有赏赐。
魏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蒋济为相国长史。
唯独漏最大的功臣,司马懿。
典礼结束后,曹丕召见了司马懿,感恩道:
“这么多年来,先生对孤忠心耿耿,数次助孤度过危难,孤应当好好酬谢先生。”
“先生,您要何职?”
司马懿没有犹豫,果断地跪下,匍匐道:
“在下能够为魏王效力,已是三生有幸,绝无非分之想,只求王室主簿一职,一生侍奉魏王。”
“这是拟定文书的虚职,太委屈先生了。”曹丕故作惋惜,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臣下资历尚浅,愿为王上鞍前马后。”司马懿恭声道。
“好,好。既然如此,孤遂了先生的心愿。”
曹丕一脸轻松,似乎了却了心中的大事。
司马懿躬身告退,失魂落魄地走出大殿。
原本以为曹操死了,他便可以直起腰杆做人。
没想到竟是新的轮回。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和愚蠢硬碰硬,岂不是更愚蠢?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走在长长的台阶上,春风吹拂,凌乱了他的发梢,却无法磨灭他心中的大志。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612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612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26章 魏王,曹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寻一盟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