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科幻小说 » 革兴大宋最新章节列表 » 第68章 候风地动仪 (2/2)

第68章 候风地动仪 (2/2)

文/啃肉兔
革兴大宋 | 本章字数:482.73万字 | | 革兴大宋txt下载 | 革兴大宋手机阅读
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后世由于缺乏相关资料,而且记述这些文字的并非张衡本人,加上现代人们对于古文理解的偏差,导致这个地动仪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都不能完整复原,大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质疑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真实性。

因此,赵祯对于燕肃能不能复原这个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的候风地动仪,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当然,在宋朝来复原这个东西也有一定的优势,其一,与后世想必,此时相隔的时间大大缩短,能够找到的文字资料要多得多,毕竟很多文字资料是在后面的战乱中损失掉的,尤其是在野猪皮统治时期大兴**,对文化的传承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二,宋朝人还是习惯于古文,没见过白话文什么的,对于前人的记载能够很好的理解。

基于以上两点,燕肃想要复原这个地动仪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没有强大的理论可以指导也没关系,反正张衡发明者玩意的时候也不可能有理论指导,无非是对自然现象总结来的,除非他跟赵祯一样是穿越来的,不过这概率还真不高。

老大张张嘴,小弟就得跑断腿。赵祯严格地秉持着这个真理,吩咐完任务就继续流窜在各个研究科室,看看他们的进度或是交流交流心得,心血来潮之时也亲自赤膊上阵。

这可就苦了燕肃了,他不得不立马召集人手,一边查阅相关记载一边讨论。说起这个查资料,这个时代可是个麻烦事,可没有什么搜索引擎让你用,全靠平时脑袋的那些记忆,不然你想靠翻书,翻到死都不一定翻得到。

众人接到任务后,各自按照自己隐约的记忆去寻找相关的记载,再综合起来讨论。说起来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但燕肃他们却耗费数月时间和数百人力,才从众多古籍中找到一些记载。

找到这些文字记载还不算完,还得对这些记载的真实性继续判断。因为这些书籍都是别人记录的,不同人描述的方式和角度都不一样,甚至有可能出现冲突,这都需要他们去验证。

好不容易积累一些有用的资料,准备开工复原地动仪。却又因为对地震了解不够,不知如何着手验证试验,最后还是赵祯给出个意见,找个矿山一边炸山一边试验,两全其美。

古时候还没有纸张的时候,先有甲骨文,后有竹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难写。智慧的古人为了应对这种办法,创造出了一种言简意赅的文体,也就是咱们眼中的古文。虽然这样可以用很少的文字完成一件事的记录,却不可避免的造成记录数据不详细,也不完整,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可是一大遗憾。

燕肃等人现在就尝到了古文的苦果,虽然他们读懂了张衡是如何做出地动仪的,却对其中的各种尺寸没法准确把握,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逐步完善,不仅费时,还劳心劳力。

长达数月的实验中,光是耗费的火药都不计其数,山也炸平了不少。当然这些山都是有选择性的在炸,一些是矿山,还有一些是处于赵祯他规划的将来的交通要点。经过大量的数据积累,燕肃总算是不负众望,勉强吧候风地动仪整了出来,不过这个准确性就需要实际来验证了。

赵祯很不客气地抢过了命名权,把这架地动仪命名为“张衡甲型候风地动仪”,并着手在汴京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自架设了一座,这样一来不管哪个方向传来的地震波都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地动仪来辨别大致方向。

根据赵祯的惯例,相关人员又免不了要加官进爵,惹得一干同僚眼红不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赵祯也免不了要被朝中大臣们时不时映射教育一番,无非说他不务正业,对不起祖宗什么的,只要练好耳边风神功,一概无视之,不,应该是无听才对。

“身在这个大臣喜欢顶牛的年代就是这点不好啊!可咱就还不想改掉他们这个毛病,看来也是犯贱呐!”

每当大臣们顶牛的时候,赵祯总是这样在心里慰问自己。

(快捷键 ←) 上一页:第67章 取长补短(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