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官场教父最新章节列表 » 第212章 结绳记事(由草绳到钢绳)三更到 (1/2)

第212章 结绳记事(由草绳到钢绳)三更到 (1/2)

文/八月炸
官场教父 | 本章字数:1245.7万字 | | 官场教父txt下载 | 官场教父手机阅读

吴天然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包括带领考察团到江阴市的法尔胜集团实地考察,他最后写出了一篇名叫《结绳记事》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刊登在《山阳日报》上。东阳县考察团的成员当然是人手份,都做了仔细的阅读和深入地思考。这虽是后话,但我们也可以提前领略一下。

下面就是《结绳记事》的全文。

从草绳到钢绳。

法尔胜,取自英文faen,意为拴住、连接。在38年的时间里,法尔胜集团从手工搓麻绳起步,然后生产钢缆,现在发展为研制高科技光纤产品的大型企业。当地人称为麻绳、钢绳、光绳三部曲,每一部都有江阴人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法尔胜集团也从一个靠1400元起家的手工作坊,成长壮大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高科技企业。

法尔胜的掌门人是周建松。

周建松生于1946年,曾任江阴钢绳厂厂长,江苏钢绳集团公司总经理,法尔胜集团董事局主席。曾获全国劳模、“五一”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第三届实业家创业奖等荣誉。周建松是个高度近视眼,许多见过他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周建松的办公室里,放着7副眼镜,从 度到2000多度。每一次镜片变厚都记录着周建松与“绳子”的结缘。

所有熟悉法尔胜的人都知道,从名不见经传的手摇麻绳小厂,到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百亿大企业,法尔胜凝结着周建松全部的心血、青春、智慧和豪迈。

江阴位于江苏省南部,北靠长江,南面太湖,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这里的人除了种田以外,也有经商和手工业制造的传统。“法尔胜”的前身是江阴麻绳厂,1964年,几个创业者凭着1400元资金和一腔热血开始了漫长的征程。一间芦苇棚、两个小马达、几台手摇麻绳机,就是这家工厂的全部家当。最初的十几年间,企业的主导产品是捕鱼用的麻绳,用现在的目光去评价,那仅仅是维持职工的生计而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的国家之一,在江阴地区,曾发现过距今五千年的船桨,而麻绳的发明,绝不止五千年了。几千年前发明麻绳的古人绝不会想到,他发明的东西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后依然广泛应用。当时长江上打鱼和运输的船只,都要使用麻质的绳索,这个小厂生产的麻绳,就用在长江这些飘荡的渔船上。由于他们的麻绳质量不错,销路很好,小厂渐渐有了盈利。

30多年前,周建松初进江阴麻绳厂时,是一名与算盘和账册打交道的会计,他的业余爱好则是国画。那时,他压根没有想到会跟钢绳结下一辈子的缘份。

进厂第二年,麻绳厂适应市场变化转产钢丝绳。周建松与其他5位职工一起被外派到无锡和南通钢丝绳厂学习钢丝绳制造工艺。初学之时,人家学*作,他却与众不同地钻研着“为什么”的原理。为了得到一本稀缺的前苏联出版的《钢丝和钢丝绳》,他不惜付出半吨钢材的代价。

第一次走出国门,前往素有“钢丝绳王国”之称的意大利考察,20天中,他跑了17家工厂,收集了20多公斤的技术资料。

在勤学多思中,周建松的命运悄然改写。作为土生土长的工程师,他走上了生技科长、技术副厂长、厂长的职位。然而,当时谁也没想到,他的博学已经为江阴钢丝绳业乃至中国金属制品制造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们。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副厂长的周建松听说国务院责成当时的金属制品骨干企业加快研发胶带钢丝绳,但均告失败。闻听此事,周建松立即决定试试。他知道如果研发成功,就等于占领了国内钢丝绳技术的制高点。周建松勇敢地挑起试制新产品的重任,在一条宽不过4米的夹弄中搭起的塑料棚里,他带着攻关小组顶着炎热高温不分昼夜搞试验。

江阴人在总结自身特点时总是对外人说,他们不像江南人,那种率直、倔强的性格也许更像北方人。当年清兵进军江南时,一座小小的江阴城,竟然抵挡了几十万大军整整83天,最后守城军民几乎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这也许是久居江边,*船弄桨形成的刚毅性格吧。

周建松就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江阴汉子。

他带着几名技术骨干,在简陋的设备上相继攻克了10多个技术难关。整整5个月,眼熬红了,人消瘦了,周建松和他的攻关小组终于研制出了胶带钢丝绳的样品。

周建松带着在塑料棚中试制出的样品来到了北京,找到了当时负责胶带钢丝绳开发的中央部门,要求让江阴钢绳厂来生产这种国家急需的特种钢绳。

很快,周建松用260万元的贷款修建了胶带钢丝绳车间,当年拿到了260吨生产任务的订单。从此,江阴钢绳厂生产的胶带绳,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今天,这种钢丝绳甚至卖到了国外,成为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的名牌产品。

周建松很喜欢绘画,工作之余经常挥毫泼墨。那年当他拿到260吨订单后,他画了一幅工笔牡丹图。由于视力急剧下降,医生命令周建松停止绘画和看书。看书是他了解金属制品情况的途径之一,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但他停止了画画。《欣欣向荣》这幅画,也许是他最后的一幅工笔画了。那一年,周建松配了一付新的眼镜,近视度达到了1600度。

十多年后,朱镕基还记得那个立下军令状的周建

(快捷键 ←) 上一章:第211章 天下第一村章节列表下一页:第213章 结绳记事(由钢绳到光绳)一更(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