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取而代之
【释义】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先发制人
【释义】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秋毫无犯
【释义】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一决雌雄
【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指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霸王别姬
【释义】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庄舞剑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人为刀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人家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是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编辑本段相关诗歌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广武古战场怀古—李白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孟郊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26]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咏史诗·鸿沟—胡曾
虎倦龙疲白刃秋,两分天下指鸿沟。项王不觉英雄挫,欲向彭门醉玉楼。
项羽—汪遵
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拟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叠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朱淑真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项羽—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过项羽庙—陈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个范增多。
自勉联—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乌江项羽庙题壁—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魂。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西楚霸王墓—王昙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
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
又其一
黄土心香一掬尘,英雄儿女共沾巾。生能白版为天子,死剩乌江一美人。
壁里沙虫亲子弟,烹来功狗旧君臣。戚姬脂粉虞姬血,一样君恩不庛身。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3467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3467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项羽(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夜月君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