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列表 » 131.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残)漫(酷) 2 (2/3)

131.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残)漫(酷) 2 (2/3)

文/老崔052
时空之门1619 | 本章字数:674.16万字 | | 时空之门1619txt下载 | 时空之门1619手机阅读
厂水平的小钢铁厂,有那个加工制造合金结构钢的能力么?!

别说是这种技术要求非常专业的特种钢了。就是普通的钢材,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经过王书辉和复兴会工委会拼死拼活的对工人的教育培训,目前钢铁厂的成品率也刚超过百分之五十,达到百分之五十四。也就是说,复兴会钢铁厂炼出两炉钢水中,只有一炉能变成钢。

这也就是因为炼废的钢还能作为后面炼钢的材料用。不然的话,王书辉恐怕是要枪毙人了。

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即使钢铁厂能够炼出炮钢和炮弹钢,装药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二战时期,梯恩梯和黑索金炸药,早就已经在各工业国普及很长时间了。不管是什么炮弹,使用的装药,主要就是这两种。

目前,复兴会的火药厂倒是技术最为成熟,生产效率最高,成品率最高的单位。很多刚刚被复兴会吸纳来的,给复兴会下属单位职工解决婚姻问题的女性,经过简单培训,大部分都在火药厂工作。因为女性的心比较细,干活的时候又比较小心。在生产流程被细分的情况下,只针对一个工序的工作反复操作,这些女工干的得心应手。

但问题是,即使王书辉把整个复兴会受教育的人里,考试成绩最好,对数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最高也就是初中水平)学习水平最高的人,都集中在了工艺研究局,这个专门学习和研究钢铁、化工、机械方面的知识的部门。但是,目前工艺研究局的最高成果,也不过是正在按照书本知识,实验性的试制硝酸(为搞xiāo_suān_gān_yóu做准备)。

复兴会现在能够机械化(手动机械)、批量化、工业化生产的火药产品,仍然是颗粒火药。虽然火药生产效率比较高,但是,因为子弹厂生产纸壳弹的效率提高的还不够快,所以,供应复兴军每天都要进行的实弹训练还都比较勉强呢。

所以说,按照目前复兴会的化工水平,就是生产出先进的火炮和炮弹来,也没有填装炮弹用的炸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书辉不得不把自己很多对这个时代来说,过于高大上的选择拿掉。

到了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复兴会就连在清末民初时期最为流行的75毫米山炮都没办法配备(毕竟是一战时期的主战武器)。王书辉最后只能根据尽可能先进的原则。决定生产清末左宗棠最为推崇的那种后堂开花炮,即克虏伯六磅炮(查不到具体资料,但是我觉得很像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使用的那种56毫米克虏伯火炮)。

钢制炮身,铸铁炮弹。既然在1905年的时候,江南制造局就能生产克虏伯75毫米后装退管式山炮和炮弹了。没有道理比清末工业水平更先进的复兴会,造不出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的克虏伯56毫米野炮吧。

王书辉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他很快就通过时空门查找资料,咨询专家。在取得了全部图纸和相关的数据之后,他给现代社会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小加工厂(嘿嘿)下订单,造了五门克虏伯56毫米野炮,又通过时空门拉到复兴会。

兵工厂所有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就立刻围着这五门样品火炮,开始根据图纸和数据研究了起来。

根据王书辉的经验,在有数据,有图纸,有样品的情况下,仿制夏塞波步枪,工委会用了半年时间。同样是在有数据,有图纸,有样品的情况下,因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工艺研究局,而且相关的技术人员已经学习和实践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次仿制火炮的时间可能会更加短一些。

王书辉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对于技术的要求水平还不是很高。前蒸汽机时代,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工匠时代。就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全铺开之后,在能够开始使用蒸汽机制造蒸汽机之前,手工工匠就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制造蒸汽机了。就王书辉知道的,中国在建国时期,很多工厂都普遍缺乏加工机械,不少工艺程序,还是依靠纯手工。

至少王书辉就知道,建国初期的时候,哈尔滨地区的造船厂就曾完全依靠手工打制的办法,制造出明轮船,也就是小火轮使用的船用蒸汽机的。

王书辉对于中国工匠的信心就来自于他的那些老工人邻居们,给他讲述的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创业阶段的那些传奇。

比如说,手工打制的汽车车体;比如说,手工加工的飞机机身;比如说,手工制造出来的蒸汽机;比如说,手工磨制出来的炮弹弹体。像那些某个八级工拿眼睛一看工件,就能报出精确到毫米数据的故事,还有那些某个九级工和大家打赌,连续制造十个工件,每个工件测量后都完全一致的故事,王书辉全都耳熟能详。

虽然对于他来说,听他们的这些传奇故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心酸多于自豪。但是,他也是从这些故事上,建立了对中国人工业素质的坚定信心。

以王书辉家的这家兵工厂为例。建国初期的时候,全场三万多个职工,能够识字不到百人,其中还有很多都是那种只会写几十个字的。能有个高小学历的人,在那个时候的厂子里,就属于文化人了。当时兵工厂建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夜校和开展各种扫盲班。

1953年苏联老大哥到来的时候,发现工厂绝大多数工人都能看懂图纸,还感到相当的惊讶。而且那时候,工厂也已经自己培养出几百个绘图员了。

从1950年到

(快捷键 ←) 上一页:130.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残)漫(酷) 1(2/3)章节列表下一页:132.第132章 、入学风波 1(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