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走进唐朝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四) (2/2)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四) (2/2)

文/钢城小草人
走进唐朝 | 本章字数:1217.43万字 | | 走进唐朝txt下载 | 走进唐朝手机阅读
要高许多。

石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千摄氏度左右,石炭内部便发生变化,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李烨发现朱飞泽一开始烧制石英砂的时候,使用木材根本就无法将坩埚中的石英砂融化,后来改用石炭后效果好了一些,但是石炭不仅燃烧值不高,而且燃烧速度也不快,很难再将炉温提高。后来,李烨提醒朱飞泽,让他用木材干馏木炭的技术试一试石炭,结果石炭干馏得到的焦炭使炉子温度提高不少,而且升温迅速。

朱飞泽指挥人从不同的坩埚中,取出一些液体放置在事先做好的模具中,经过短时间的冷却后便可以看出玻璃的样子。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经过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到。玻璃的烧制不难,但是得到纯净的石英砂比较难,所以李烨见到的玻璃大多数都呈现出绿色,这是因为石英砂中含有二价铁的化合物。

李烨也不知道如何制作透明的玻璃,所以让朱飞泽在玻璃溶液中加入不同的原料,希望能找到制作透明玻璃的办法。不过到现在为止结果都很失望,五颜六色的玻璃制作出不少,就是没有一块透明的玻璃。虽然透明的玻璃没有得到,但是用玻璃制作出来的用具已经不少,什么碗碟、什么水杯,还有一些大块平整的玻璃,可以做窗户使用。

朱飞泽看见模具中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呈透明状,不由得有些沮丧,李烨到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安慰朱飞泽道:“朱翁,长安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百次不行,就实验一千次,终有一天会把透明玻璃做出来的”。朱飞泽见李烨并不生气,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这个玻璃坊每天光烧石炭就要花李烨几缗钱,这些钱可以够窑场烧一炉砖。

其实李烨的要求太高了,玻璃被发现的前几百年中,一直是以绿色为主,以至于人们以为玻璃就是绿色的。现在绿色的玻璃其实也不错,作为窗户使用已经足够了,李烨希望朱飞泽能多生产一些整块的平板玻璃给学校的教室使用。临走时,李烨看见台上放着的玻璃杯十分好看,想起这些玻璃杯可以用来喝茶,便要求朱飞泽多生产一些这样的茶杯。

李烨从玻璃坊出来回到窑场的空地上,发现包功发还蹲在那里观察面前的水泥,这时包功发面前的水泥已经有些风干,抓在手中硬梆梆的十分的结实。包功发看着这些水泥发呆,就是不明白这些水泥怎么就变得这么硬呢?李烨怕包功发想问题把脑子想傻了,赶紧打岔让包功发带一些水泥回去,涂在墙壁上试试。

不提包功发带着水泥回去做实验,李烨从窑场出来,转身前往胶州湾码头。王海在胶州湾选了一处附近有河水的地方作为临时码头和未来船厂的基地,东海县的二百户船匠和王海以前手下的船匠一共四百多人,还有李烨安排的劳力五百多人都在王海手下干活。码头开工已经有五六天了,李烨一直忙着其他的事情,没有时间去看看码头现在怎么样了。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