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掐掉烟头:“即使这样,也要把它弄下来,要不弄下来。就一直悬在心里,棺材没清泉说的那么大,他当时是瞳孔放大。现赶做的棺材,用厚木板钉上。再刷老漆,黑里透点红,支撑棺材的是五根半圆木,也刷过漆,先凿洞,再用铁锤硬敲进去,离地面得有10米高,我们想了一路。没想出它是怎么放上去的,也没想好如何把它慢慢的放下来。”
“棺材与那道石梁正对着吗?”何青屏刨细节。
“差不多……你的意思是他们站在石梁上面?可洞有6、7米宽,那圆木也就1米多,锤把再长,也够不上,能够上,也用不上劲。”秦勇描述。
“大约石梁与棺材高度差几米?”何青屏追问。
“4米不到,3米多是有。”张卫兵说。
何青屏在原地转一圈:“峡谷悬棺高近100米,人们觉得古人用原始的办法能放得那么高,有些不可思议。这次我们坐木筏漂流,我突然想到看见的绝壁悬棺是一种假象,假在哪?放棺之前四周没这么光滑。可以攀岩或立足,或能搭架子,放好棺材之后,才专门把四周凿成现在这样的。”
“老公,你当时盯着悬棺就在想这个?”小洁惊喜的问。
“别说,你可能无意间破解一个未解之谜。”柳正刚伸出大拇指。
“那你觉得这口棺材是怎么放上去的?”清泉终于吃完第二只汉堡。
“凿洞很简单,无非用那些圆木先搭架,站上面慢慢凿,楔入圆木。可用两种办法,一种就那么长。一是圆木本来很长,先站石梁上敲进去。然后再锯掉,只要人手够,搭架稳固,一层层递上去,关键是收尾,照理应该有没用完的材料,即使过了一千年,蛇也不可能把它们吞下去,我想都扔进无底洞了,就像打扫战场似的,唯一遗忘这箭头。”何青屏充分发挥想象。
“要真上千年,那棺材怎么还是黑黝黝的?”张卫兵问。
“原来放在我们家里的寿木,过几年就得刷一次,让漆吃透,不易变色,但埋在地下不同,终归会受潮,这口棺材所处位置通风好,湿度小,又刷过好多次,现在在公园里经常能看见防腐木,用来制作椅子或植物架子,其实就是木材充分去除水份,再也不变形,也不易朽烂,过去的军队里,什么样的工种都有,铁匠、木匠、石匠,包括做棺材的,只是没有现在这么多军种。”何青屏觉得自己要去现场,说不定有更多发现。
“你跟着去就好了,就能直接把它弄下来,这是最主要的工作。”柳正刚说。
叔叔说:“我又仔细想过,弄下来不难,备几根绳子,一个人爬上去拴好,直接拉下来就行。”
“万一把里面东西摔坏呢?”秦勇不赞同。
叔叔冷哼一声:“我就担心这个,才一直没说。”
“既然能上去人,先用三根绳子套住棺材三个部位,再把绳子套在圆木上,只要不直接掉地上就行,轻拿轻放,肯定做不到。”何青屏心说得尽可能利用现场资源。
“只要不掉地上开花,就算成功。”秦勇追加一句。
“那剩下的就简单了,用铁丝把几根竹子绑在一起,对,上山时随便砍几根,先顺着竹子爬上去,棺材和石壁之间有缝隙吧?”何青屏问。
众人你望我,我望你,全都忽略这个细节。
“实在没有缝隙,直接搭在棺材上也行,绳子必须够长,毕竟扛圆木这样的大物件上去,太费劲,只能多带竹子和绳子,人能上去,棺材就能下来。”何青屏敲实主要环节。
“我都觉得它已经下来了,什么时候再去?”清泉问。
“后天就去。”张卫兵说。
“我建议多准备一下,再把细节完整的过两遍,直到大家谁都提不出问题。”何青屏点上香烟,“不管忙到几点,都必须把现场清理干净,除了该带走的,全部扔进无底洞。”
“对,这个很重要,怕再遇上一位像清泉这样去躲雨的。”柳正刚说。
接着从头至尾又梳理一遍,约定只要天气好,三天后出发,由秦勇、柳正刚和张卫兵负责工具和绳索,芮芳仍负责在山下看车,并与清泉准备吃喝,叔叔负责准备刀、锯、斧,待议定,众人看着何青屏。
“我们呢?”小洁代表大家问。
“你想上去吗?”何青屏不停挠头。
“想上去。”小洁微笑着撅起嘴。
“我也想上去。”芮芳跟着冒出一句。
“那谁看车?车让人家开跑了,等于大本营没了,回都回不来。”秦勇也代表大家意见。
“这倒容易,只要芮芳能另外找到可靠司机,就说我们上山去野游,绳索和工具都用背包装,什么都别外露。”何青屏体谅芮芳想上去的心情,不然有坐享其成之嫌。
“这好办,嫂子她小叔子就行,十年驾龄。”清泉出主意。
芮芳赶紧说:“对,找他,我保证啥都不泄露。”
“别看我,你们有没有意见?”何青屏说。
见他们犹豫后都摇头,何青屏小声说:“忽略一个最重要的事情。”
大家又大眼瞪小眼,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遗漏。
何青屏比画一条长长的形状:“蛇。”
“没蛇!”他们异口同声。
“这次没见着,不代表下次见不着,谁都保证?那可是蛇窝,得准备防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3629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3629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63章 险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海的本色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