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恐怕会是另外一番结果。大宋也不必“低声下气”岁赐,国家蒙羞,他这个皇帝也觉得窝囊。
赵祯注意到,落款是利州路转运使陈贯。他知道此人乃真宗朝进士,素喜兵略,所以这些兵法谋略之言便有足够的说服力。
不过末尾处有一段说明,此论源自兴元府定军山茶商之子孟韬,前唐孟浩然之后,年十五,聪敏博闻,盖因其父阵亡于好水川之役,常思复仇报国之念而献此策……
十五岁的少年,能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果真是少年英才,后生可畏啊。实话实说,单单是奏疏上这番话,赵祯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只是他不会公开承认。
“宣宰执入垂拱殿议事!”
猛然间,赵祯心中生出一个念头,让宰相们听听这番话。看看这个叫孟韬的少年,是否能与十四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的晏殊一较高下?最好是让晏(殊)相公自己来评判……
*
ps:忘记说明一下,陈贯为历史人物,字仲通,真宗朝进士,有著作《兵略》;李喆则为人物,实在查不到当时的兴元尹姓名。
正好周一,求收藏,!
txt下载地址:
http://www.69kshu.win/txt/xiazai37412.html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374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374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十章 神童与宰相(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南辕北折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374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374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十章 神童与宰相(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南辕北折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