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故人归 (23/27)
陶姑姑已经开始拭泪了。
罗潭别过头去,用手背拭泪。
“我好想看着你们长大……”她目光停留在两个孩子身上,带着深深的、深深的眷恋,仿佛在隔着两个小婴儿的容颜,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好想你……”
她的声音渐渐微弱下去。
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帐,年轻的主将忽然心口一痛,那种痛苦从胸腔蔓延至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痛的让人不禁弯下腰去。他扶着桌子一脚,大口大口的喘气。
高阳掀开帐子走了进来,见此情景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为他把脉,把玩脉后却又是奇道:“没什么问题,你怎么了?”
谢景行眉头一皱,突然道:“明日攻打旬阳。”
“怎么突然决定?”高阳吓了一跳。
“速战速决。”谢景行转身往外走。
……
大凉攻占秦国旬阳,至此,三国分立的局面在绵延百余年之后,终于被年轻的睿亲王打破。群雄逐鹿就此告一段落,宏图霸业,最后花落大凉。
成王败寇,秦皇败走,最后半途被敌歼灭。世上只有大凉皇帝,不会再有明齐皇帝和秦国皇帝了。
历史只会记得胜利者,亡国奴固然悲哀,可如果旧的君主暴政苛待,新的君王却对百姓仁德宽厚,那么民心终于还是会倒下宽厚的一方。
百姓不是傻子,自古以来就有投桃报李之说。明君在哪里都会得人拥护。
大凉的将士要归乡了。
打了胜仗回国,总归是一件荣耀的事情。那些家户里有人参军且还活着的人家,自然面上有光。便是马革裹尸,虽然痛惜,却也自豪。
陇邺城里的百姓几乎是奔走雀跃,等待着胜利的大军归来。
与民间热闹相比,宫中却是冷清清的。
罗潭坐在院子里,秋日里难得出的这般热烈的太阳,晒在人身上暖融融的。院子里铺了一地的书,惊蛰和谷雨正在晒书。
罗潭瞧着,便笑了一声,道:“从前在小春城的时候,她总是把这些书拿出来晒。我倒是觉得,书又不会坏掉,有什么可晒的,偏还那般讲究。没想到如今,倒是我主动替她做起这些事情来。”
她的身边站着的青衫男子并不说话。
裴琅在一夜之间,似乎苍老了许多。他沉默的做事,没了沈妙的吩咐,他不能看折子。每日就是看看书,什么都不能做。这样徒劳的日子似乎令他很痛苦。
宫中见不到一点儿欢喜的氛围。
陶姑姑抱着两个孩子走了出来,罗潭连忙站起身,接过一个。
“小少爷们都很康健,”陶姑姑笑道:“奶娘说夜里也很乖,都不曾吵闹。”
罗潭的脸上也有了些笑容,道:“这般乖巧,倒是随了娘亲的性子。”说话声戛然而止。
裴琅的目光落在两个孩子的身上,眸光微微一黯。
“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我真是一点儿也分不清楚。”罗潭岔开话头:“生的一模一样,现在就如此,以后可怎么办呀?”
陶姑姑笑道:“不碍事的,日后可以换着衣服打扮来分,况且孩子长大了,脾性都是不一样的,自然能分得清楚。”
“不过要怎么称呼呢?”罗潭苦恼:“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小表妹连名字都没来的及给他们取……”她蹲了一顿,随即懊恼的笑了笑:“我总说不提起,可总是提起,罢了。”
陶姑姑见状,想要劝慰几句,却见谷雨和惊蛰从外面匆匆进来,谷雨道:“亲王回来了!”
“什么?”裴琅和罗潭都是一怔。按照大凉军队的脚程,应当还有月余才回京的。
“亲王单独先带了人马赶回来了。”谷雨低声道:“可是夫人…。”
顿了顿,裴琅才轻声道:“过去看看吧。”
谢景行大踏步的往宫里走。短短一年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永乐帝和显德皇后双双离世,诺大的宫殿似乎也变冷清了许多。
邓公公笑道:“殿下先去看两位小少爷吧,陶姑姑和罗姑娘正与他们玩儿呢。”
谢景行眉头一皱:“沈妙呢?”
话音未落,就看见自大厅后面绕过屏风,罗潭和陶姑姑手里抱着孩子走过来,裴琅跟在身后。
襁褓中的婴儿大约方才睡醒,很是活泼的挥舞着小手,胖乎乎的小手在日头下,分外可爱。
谢景行的脚步一顿。
“沈妙呢?”他缓缓开口。
裴琅上前一步,轻声道:“你去看看她吧。”
……
高湛捋一捋全白的胡子,摇头道:“老夫已经竭力保了她的性命,这具身子本身已经油尽灯枯,不过她有强烈的求生意志,或许有不甘的事情,不肯松下最后一口气。凭着那最后一口气,老夫用金针封住她的穴道,救了她一条命,但是也仅仅只是救了他一条命而已。”
“祖父,这是什么意思?”高阳问。他离家多年,当初自走上仕途开始,同高家的理念背道而驰,被逐出家门,已经多年未与高家有往来。这一声“祖父”,唤的竟让高湛身子微微一颤。
“意思就是,她或许会永远的沉睡下去,虽然有呼吸,有脉搏,但永远不会醒来,永远无法睁开眼。或许醒来了,但是,”他看向高阳:“就如同你医治的叶家少爷一样,醒来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无人可知。”
也就是说,沈妙醒来之后,也许会变得和叶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3816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3816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大结局 故人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千山茶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