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神话传说最新章节列表 » 【法华宗】 (1/2)

【法华宗】 (1/2)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1587.04万字 |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法华宗。

史略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称出自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之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结合《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慧思继承此说,并结合《妙法莲华经》要义,又阐发“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兼重定慧,实为以后天台宗止观双修的起缘。后慧思传智顗,智顗再发挥,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智顗一本师传的宗旨,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弟子灌顶得其真传,作《涅槃玄义》和《涅槃经疏》,很有发挥。灌顶以一,四传到湛然,以中兴天台宗为已任,对天台三大部都有翔实注解,发挥三谛圆融的义理。又针对华严宗、法相宗和禅宗,写了《金钢錍》、《法华五百问论》和《止观义例》等著作,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虽不免门户之见,但对天台宗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湛然的弟子有道邃、行满等。经过会昌禁佛和五代之乱,典籍湮没殆尽,遂一蹶不振。道邃下五传弟子义寂,通过吴越王钱俶遣使到高丽、日本访求天台宗典籍,高丽派谛观送来教典等,才使该宗学说得以延续和发展。义寂的再传弟子知礼,因受同学之请,撰《释难扶宗记》,驳同门另一僧人晤恩等以《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为伪作而引起了一场历时七年的山家、山外之争。争论的焦点是:真心观还是妄心观,色法具否三千等问题。山家主张妄心观与色心共具三千;山外相反,主张真心观,色法不具三千。山外的主张有些接近华严宗的教观,被山家斥为不纯,不久即衰。这次争论记载在《四明十义书》中。天台宗在元、明两代式微。明末有智旭自称“私淑台宗”,著《法华会义》等多种,对天台教观颇有发挥。晚近有谛闲著《大乘止观述记》等十余种。

经典与判教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智顗判佛一代说法为五时八教。五时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根据《大般涅槃经》中从牛出乳、从乳出酷,次第而出生酥、熟酥、醍醐五味的譬喻而立的。乳譬第一华严时,说《华严经》;酷譬第二鹿苑时,说“阿含经”;生酥喻第三方等时,说《大方等大集经》、《宝积经》、《维摩经》、《楞伽经》、《胜鬘经》等;熟酥喻第四般若时,说《般若经》;醍醐喻第五法华涅槃时,说《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这是佛陀在不同时机、对不同听众分五个阶段说出的五类不同教法,叫“别义五时”。又佛陀宣说教法,并非按五大类绝对分界,而是将华严的义理分散在各个时教,如在鹿苑时里,就间说到无相教法等,表明各时相五融通,谓之“通义五时”。从佛陀教法的方式方面判为化仪四教,从其内容方面判为化法四教,合称八教。化仪四教为顿、渐、秘密、不定。配合五时,佛陀对具有高深教理知识的众生说《华严经》令其顿悟究竟教理,为顿;佛陀对教理知识较差的众生渐次说“阿含经”(鹿苑时),《大方等大集经》、《大般若经》,使其由浅入深,转小向大,渐次深悟教理,为渐;在顿、渐中都有秘密和不定二教,秘密与不定只是显与隐的区别,同席听讲,各自悟解的教理浅深不同,或顿或渐,隐而互不相知的为秘密教;显而互知的为不定教;到了讲《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时,听众已经成熟,佛陀演教超出于方式之外,称之为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与五时所说诸经相配,《华严经》就是圆教,并兼别教。鹿苑时“阿含经”是藏教,小乘奉为圭臬。《大方等大集经》没且定,四教比较对说,看其所对而异是别教。《般若经》中诸部般若,是阐明通、别、圆三教的,称为通教。最后《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专显圆理,是纯圆教。

理论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实相渊源于南岳慧思。他建立“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的诸法实相说。智顗用以与十法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凡)、三种世间(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依报国土世间)等相配,构成“一念三千”的理论。认为一心具有十法界,十法界——互具成百法界。而十法界又各具有三种世间,成三十种世间。依此推算,百法界就具有三千种世间。这三千种世间,都不过是具在介尔(微细)一念心中,谓之“一念三千”,亦名“性具”,或名“理具”。依此理具三千,而有事造三千。智顗又用此三千诸法为介尔

(快捷键 ←) 上一章:【大乘佛教八宗——律宗】章节列表下一页:【显宗】(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