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涣也不私藏,以“天地人和”的大道理,再加上古来实际之典例,充分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
所得成效也是极好,他心中难免感慨,要想洗脑,学生时代是最好的时期,等被凡尘俗世弄得混浊以后,别说洗脑了,连观念传输也是难上加难的。
因为他心中清楚得很,人永远不能纯真,一不小心就会混浊,如果你是一个从混浊之中醒悟过来的人,要想做一些大事,那便请你去骗那些个还未混浊的纯真之人,等你骗了他们,再由他们去骗别人,如此以点成面,当你骗的人越来越多,则你距离得到天下就不远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话不多说,恰如刘涣所讲,时间一晃两个多月,冬月间的冷风吹来,搞得人很不自在。好在洞庭湖边的基础建设赶造了出来,质量虽然差一些,以后慢慢加以修葺、加以扩张和改造,也就能顺应时势……
可刘涣最担心的问题来了,因为到了而今,他真的是山穷水尽,半点银子也拿不出来。刘珙整日对他板着个脸,说他这人最轻狂,眼高手低,将所有积蓄用在一些建造之上,半点用也没有,搞得劳民伤财,被天下人看了大笑话!
刘涣不好与这老头瞎掰,转身跑去岳麓书院讲学。通判见他被骂就跑,长叹一声,腹诽道:“若非你是知州,又兼任此间节度使,老夫定好生教训你一番!”
刘珙没有等到这个机会,因为涣哥儿跑出去以后,便再没有回来会面,把一摊子烂事破事留给了他……
变故是出现了一个清早,刘珙堪堪起床,只见得府衙前前后后尽被老百姓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他好不震惊,以为是那些个被剥夺了土地的人又来闹事。
其正要差人去请刘涣,却见得几个老人行礼呐喊,却道:“烦请通判大人汇禀刘知州一声,潭州父老今日来访,务必请他一见!”
刘珙一听是找刘涣的,心底大气一落,暗道“还好还好,这些人倒晓得冤有头债有主”。他赶紧道:“老乡们莫急,融珙前去岳麓书院唤我家大人归来!”
差了快人快马,消息传到刘涣哪里,刘涣也是一个惊愕,暗道,“莫不是那群刁民又回来了,这可不好办哟。”
然民意大如天,他也是没有法子的。乡亲们点名要见他,他也只好快步而去……
可他错了,这些人全是分得土地的人,见得今年收成极好,要前来拜谢刘涣,刻意给他送了两件礼物为答谢之礼,一件是一面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天下为公;另一件便是一把万民伞……
刘珙见得这一幕,心中很不是滋味,早晓得如此,适才就不该避让乡亲们的。
有代表之人拜谢刘涣,颤抖道:“刘大人,我潭州父老得你恩惠,倍感大恩大德,各县各乡自发组织,今日刻了牌匾一块,造了万民伞一把,献于大人,聊表我湘人之敬意,还请大人收下!”
刘涣哪里还说得出话来,只是嘿嘿傻笑,心中欢喜无比。
刘珙怕他出洋相,赶紧推他一把,他这才醒悟过来,急道:“哦……不敢不敢,都是小子该做的,乡亲们不必这般动众,涣受不起呀!”
时人听他谈话,自称“小子”,半点架势没有,这刘大人果然如传说中一般,平易近人,亲民爱民。
后来,在一番推迟之下,刘涣终于不再虚伪地接过了两件东西,又与乡亲们拉了家常,现场吃了人家的新米做的米粉,还收了好多鲜鲤鱼、猫儿笋,更有妇人之人,想为自己女儿搭红线、搭“天线”,便把甚么新衣新鞋新刺绣送给他,说是自家女娃做的,一片孝心,要请父母官无论如何接下。
刘涣好不享受,一口吞着食物,一口赞叹道:“恩,好吃好吃!且收下吧,且收下吧……”
拜访之人完成了心愿,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路上不断炫耀。
“嘿!刘大人受了我家女娃的鞋子了。”
有人不服气道:“那有什么,人家刘大人是读书人,才华最好不过。鞋子这些都是凡物,我家女娃送给他的,可是一首诗词呢……”
是夜,刘涣不免不休,奋笔疾书,写成一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起伏跌宕的奏折,用蜡封好以后,盖上官府大印。
等到翌日,他召来刘珙和刘三,把这封奏折递给二人,又叫他们把万民伞带上,快马加鞭去了临安府,他要给赵昚表忠心、要银子……
风起青萍之末,来时无声无息,等到一晃眼,终将成惊天泣地之大势,造势者或成英雄,引领潮流,顺势而去,****个天时地利与人和。但一不小心,又或被潮流所淹没,成了昙花一现的沧海一粟……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5435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5435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202章 风起青萍之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伯山子鸳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