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舌战群儒 (3/8)
服务员推开了门,按照主人的安排替韩江林拉开了拉置。姚志峰问:“请问韩检察长喝什么茶?”
韩江林说:“客随主便吧。”
姚志峰说:“在广东喝茶是十分讲究的,有早茶、午茶、晚茶,我们这个可称得上饭前茶,一般都尊重客人的习惯。”
韩江林平时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为了不让对方看轻了自己,按照自己平常最常听到的茶名,随口点道:“喝铁观音吧。”
点菜的服务员说:“铁观音每位五元。”韩江林听了一怔,心想,在南原茶水从来都是免费的,怎么到了广东产茶大省,还收起了茶水费?每位只有五元的茶水费,看来铁观音在此算是最劣等的茶叶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韩江林有意转移注意力,问:“姚局长,这边的信访形势怎么样?”
“全国一盘棋,这一点我们与其它地区没有什么例外,目前我们政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一个是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把矛盾在基层化解,二是对于无法化解的矛盾,我们倾向于把当事者引向法院,通过法院来解决矛盾纠纷,政府主要是搞好管理与服务,而不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渠道,如果我们把当事者的注意力往信访这边引导的话,万一哪一天当事者不满意,纠集起来到中国宾馆或者使馆区一闹,岂不变成了国际新闻?”
姚志峰表达的信访理念与他担任县长时的理念有诸多相同之处,韩江林频频点头,插话道:“只要有宽大的心胸与应对复杂局势的反应能力,群众游一游行,集一集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欧洲国家不天天见民众集会与罢工吗?也不见得就把政府的脸抹黑了,更没有把国家搞乱了。”
“集会、游行、罢工都是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民众的行为只要在宪法的框架之内,所以政府必须有充分的容忍度,但游行集会与罢工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韩江林说:“和平安宁的环境自然都是大家所期待的,当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必须要有合理的诉求管道,并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当前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所承担的这种职责没有充分履行好,又不得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护稳定,同样间接地造成了巨大损失。”
大家正在就信访工作交流看法,忽然门被推开,何镇北气冲冲走进来:“真是不可理喻的一头犟驴,我看上访已经把他搞成了偏执狂,江林,你再去做一做他的工作,再不通,我们强行把他弄回去。”
姚志峰不解地看着何镇北:“你是指那个上访者?我看他挺理智的呀?”
“理智?有理智还能准备到台北去上访?十足的疯子。”
韩江林走到门口,何镇北叫住他,交待道:“我已经答应满足他提出的条件,你就别和他谈什么条件了。”
韩江林被这话弄得一头雾水,心想:“你和他谈成了条件,说明事情已经谈妥,还需要我去和他谈什么呢?”
来到十楼,杨文胜房间门敞开着,两个警察站在走廊里悠游,一个与韩江林错身时,朝他无奈地苦笑一下,韩江林拍了拍他的肩头算作安慰。
杨文胜站在窗前眺望外面的城市,韩江林走近时,他慢慢转过身,见是韩江林,赶紧把手上的烟放在嘴上叼着,走过来双手握着韩江林的手,喑哑地说:“韩检察长,劳烦你大驾了。”
韩江林说:“看来你派头不小嘛,还要我们从南原跑来广州会见你。”
杨文胜倒了一杯水放在韩江林面前,在对面的床沿坐下,架起二郎腿,觉得有些不妥,又放下了。
韩江林扫视了一下房间,见到摆放电话的桌上放着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韩江林读过这本书,心想,杨文胜一个农民怎么读起这样的书来了?
杨文胜从韩江林的表情里,似乎看到了不解与鄙夷的成份,笑问道:“韩检察长是不是不相信一个农民不会读这样的书?”
“读书没有身份,没有谁规定什么书是什么人读,只是在中国古代,读书被认为是一件圣洁的事情,统治者为了让百姓愚昧好统治,有意把读书所需的费用与时间都弄得十分昂贵,这样就很好地把百姓排除在读书人之外。”
“嗯,不以身份论英雄,韩检察长真是一个善良而懂得理解与尊重百姓的官员,可惜这样的官员目前还太少。”
韩江林不愿意受到他的话题影响,直视着杨文胜:“半年了,我们又见面了,真是想不到在离南原天远地远的地方以这样一种身份、以这样一种方式见面。”
杨文胜迎着他的目光微笑着点点头,淡然地说:“是的,我们算是第二次握手了,一缘定终身,我听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成为朋友,还是敌人,与第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非常重要,我叔叔所在国军部队的一位老将军,与共军的一位将军打了一辈子仗,两人在战场上经常是杀红眼的死对头,但私交甚深,临死的时候是念着对手将军的名字合眼的。”
韩江林说:“这算得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
“惺惺相惜,嗯,是这么个说法,我虽然是一个身穿粗布衣的农民,对韩检察长自然高攀不起,但心里上一直信赖你,只是我不知道,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5457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5457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209章 舌战群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斯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