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万更求首订 (6/6)
再说祖宅后的凤巢山。这山海拔2400米以上,主要长茶树。3百多年前村里避战祸迁回一户旁枝,本是建省茶农,于凤巢山上种了从易山带回的茶苗。
可不知是茶株的问题还是水土问题,种出的茶杀青炒制后色香驳杂,茶苦无回甘。不是一般的苦,哪怕放1片泡,出来的仍是黄连苦。
努力3代毫无改观,种茶的族人只好转行,凤巢山漫山的茶株3百年下来成了高大的“野茶”。族人平日上火了,采几片下火喝。
而重生归来的李璟,早打上凤巢“3百年野生茶”的主意了。
凤巢山、潜龙山、太极山分别在李唐村的正北、西南、西北,3山周边还有大大小小的9处高矮不一的山峰,他们以三山九峰之势把村子牢牢护在怀里,只有东南角开口通往外界。
被包在山里的李唐村面积不小。按老爹统计过的,整村包括山地在内298平方公里的面积(约446167亩),落户1021人。
算下来李唐村人均88亩可耕地,这数字在华国得多夸张?偏村里青壮跑出了大山,剩下200多老弱妇孺田地还耕不完,3300多顷的山地荒地更没人管了。
作为道祖祖庙,李族祖祠、族谱、祖坟、祖居的所在地,李唐古村1500年来走出的李族子孙遍及世界各地。
因此享受“华国文化遗产重点古村”的优待,全村的土地归李族自己管理,每年缴纳象征性的税收即可,万分感谢好政策。
可惜古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几乎为0。信息闭塞,村里好东西变不成钱;交通不便,外人鲜少光临。使得族人单靠种田混肚皮。
后来有一阵,青壮出村讨生活的越来越多,有钱的城里人追求“健康有机的纯天然”农产,渐渐有跑商来村里收山珍野货土产了,村人日子好过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那般兴家旺族的好事没过多久,村里镇上风向就不对了……
现在全族上下留守的大多是中老年人,青壮年没几个,还有2百多妇孺。留下的青年,似乎也走上了“诡异”的道路,比如劫道、当路霸什么的。
这种情形下包下整村无人打理的土地,绝对是解族里燃眉之急的大好事!
原本,李璟要包地,只需给族长、村长和村老会通气儿就行。
可虽说族长是她太爷,村长是她爹,族老会大长老是村里在世第二代,排行最长二伯爷……
但李璟不想自己做起来被别人摘桃子,索性最初便不留隐患,严格按规定办。
------题外话------
晚了一点儿…。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5751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575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105万更求首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叶叶笙歌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