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之网络科技最新章节列表 » 第116章 深圳投资之行(一) (1/2)

第116章 深圳投资之行(一) (1/2)

文/疏雨清明
重生之网络科技 | 本章字数:219.22万字 | | 重生之网络科技txt下载 | 重生之网络科技手机阅读

刘思希望在东莞找到一家有前景的电子企业,可惜他实在是有些想差了。电子企业能够赚钱,规模较大有前景的,即便是刘思愿意付出1倍的溢价,这电子企业(工厂)所有者也不同意出让。

这帮子资本家贼警贼精的,一倍的溢价根本不能满足,要知道卖了工厂想要重新招聘员工、修建厂房以及拉倒订单,其中的风险与成本太大,1倍的溢价根本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反过来,对刘思而言,他看重的是工厂中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不是利益薄弱的代工环节,更别论收购一家工厂不一定留得住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订单,只是由于即便是搞研发也需要制作车间才有兴趣收购一家电子厂。

在东莞找了好几家看上的电子工厂,刘思与对方协议收购都是以谈判破裂而告终。

广东省国民经济上的明珠非深圳莫属,而期望依靠于澳门的珠海即便是在工商优惠情况下,亦不能媲美深圳,他是一颗明珠。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许多市值超万亿元的公司都在深圳这个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华为、腾讯、安邦集团……而说起来,此次来深圳就是与华为、腾讯直接相关。本来安邦的生意也很眼红,但人贵有自知自明,安邦不仅仅只是先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通信科技公司世界上有很多,97年比较出名只有ibm、思科、爱立信等国际知名企业,这时候的华为世人真不知是哪个疙瘩冒出来的。

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中目前正在建设的是gd)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最重要的是电子技术的革新速度超快,如今宽带cd)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却还没有普及完全,在这个时期选择是一个机遇,大多不愿意投入巨资自己创新宽带cdma技术而去吃老本的公司将被淘汰。

通信设备市场仅仅中国一国就非常让人眼红,要知道1997年的时候,模拟蜂窝技术(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还没普及,更别论gd)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中国要发展,电信运营能力建设必不可少。以如今中国在通讯建设方面的一无所有,未来中国的通讯设备市场有多大:几十亿、几百亿或者几千亿!

华为能够崛起,是由于从一开始华为就非常重视自主的技术路线,品牌出口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技术,特别是高科技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品牌会空壳化,没有生命力。

自主技术路线背后是巨大的风险。道理十分简单:投入高科技研发,有可能血本无归。但是华为选择了挑战风险。以华为的特定用途集成芯片(a-)研发为例,早在1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

当时业界尚无任何成熟的a,某西方公司已经公开宣布他们将于2002年推出a。于是当时很多声音认为自己开发风险太大,不如今后直接购买该西方公司的技术。但华为认为,要提高a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启动自己的a项目。事实证明,华为走对了,在华为a技术突破后,这家西方公司却一再宣布延迟推出芯片,最后彻底放弃了该芯片的开发。

此次广东之行,对于高科技电信设备、it硬件设备领域他本来并不是异常重视,毕竟当前最重要的是筹建自己的互联网帝国。

来到广东东莞收购电子工厂受阻之后,他才潘然醒悟,即便是如今自己把10亿美元投入即将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去,赚取几倍几十倍的资金,可是一个人赚的了金钱,却怎么也赚不了时间。

潘然醒悟之后,刘大少此次的广东之行多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如果不能够入股投资华为等it高新科技企业,他就自己投80余亿元筹建相应电信设备、it硬件设备领域高新科技企业。

想到自己在联想机上得到的信息,刘思很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入股华为并不容易,一是华为公司的背景应该不简单,这么大一团明显的蛋糕,刘思不一定能够参与进去;二是华为公司营业收入1996年达到26亿元,华为并不缺少资金。

东莞与深圳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早晨从东莞出发抵达深圳的时候时间不晚,大概在9点40多的样子。一瞧手表上的时间还早,刘思整理了一下正装,道:“直接去华为总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稍逊一打听就能够知晓。华为在国内不出名,在业内以及深圳当地是顶呱呱的名声。谁能够与全国21家省会城市邮电系统?谁能够迫使交换机行业销售价格从200~300美元\/线下降至80美元\/线?谁能够短短几年时间营收从1992年的1亿元增长到了1996年的26亿元?

没错,是华为!

国内外竞争对手上世纪90年代,华为在国际市场面对着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富士通、朗讯、北电等国际

(快捷键 ←) 上一章:第115章 威能电子厂章节列表下一页:第117章 深圳投资之行(二)(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