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凡人的篡清之路最新章节列表 » 第13章 传授新战法 (2/3)

第13章 传授新战法 (2/3)

文/恶魔奥斯卡
凡人的篡清之路 | 本章字数:446.95万字 | | 凡人的篡清之路txt下载 | 凡人的篡清之路手机阅读
阐述。

不过贵福哥的讲述重点还是步兵指挥官对近代火炮的了解,使用及步炮协同运用上。

当然,这些近代军事知识单靠几堂课程,是远远不能让学员们理会的,不过没关系,贵福哥随后作出一项决定,以后每个晋升卒长级别以上的军官必须在炮兵部队里服役三个月,担当供弹手,炮手和观测员,并由炮兵指挥官考核合格后才能回到步兵队伍里担任指挥职务。

炮兵是陆战之神,不懂得火炮的陆军指挥官是没资格指挥部队的。

可是现任的军官们不能全去炮兵部队打杂啊,不过···可以采取轮训制度嘛,每个军官必须抽时间参加学习,陆续把这三个月炮兵见习时间补齐,贵福哥的口号是;

‘文盲不要紧,只要肯用心,不懂火炮的军官不配当军官。’后来证明,他的强制教育挽救了无数太平军战士的生命。

第二方面,贵福哥讲到了火帽步枪队进攻时应该采取的新战术队形~~~散兵线战法。

简单的说,散兵线是指进攻或防守时,每个团队士兵之间拉开较大间隔,所有士兵构成一条进攻或防守的横线结构的作战队形,对太平军将领来说,这是一种相对于以前密集队形作战的革新,很新颖但也很不好指挥,因为那时候打仗基本靠喊,队形散得太开,枪声大作声喊破嗓子恐怕也不管用,出现逃兵也不好及时处置。

不过贵福哥告诉军官们不必担心逃兵,因为他会在阵线后面布置督战队,敢逃跑的官兵一律就地处决,而且军法严厉到如果团级指挥官阵亡,没完成战斗任务而全团溃退的话,全团军官处死;全团军官战死,士兵溃逃的话,全团士兵全部处死的程度,近卫军不需要懦夫,贵福哥也不能容忍军人懦弱。

接下来,贵福哥开始耐心给军官们讲解散兵线战术的实际运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战斗时,团队士兵散开成横线队形,散兵间隔五六步或七八步,散兵线中的士兵可以稍许靠前或靠后。

进攻时,先行炮火袭击,士兵以跃进方式运动,在运动中以火力消灭对方;

防御时,在有利地形上构筑工事,对进攻之敌先实施火力拦阻射击,继以步兵或骑兵反冲锋等手段击退敌方。

其主要特点是:能较好地把火力、运动和突击结合起来,在短时间内可疏开或集中部(分)队,使行军队形与战斗队形迅速互换,攻防战斗,针对19世纪欧洲军队流行的密集队形,散兵线作战队形的可以有效发挥己方部队火力,并大大降低部队伤亡···前提是,对战的太平军部队至少得装备米涅步枪,才有实现战术目的的可能。

第三方面,就是堑壕战围困战术,这也是贵福哥为太平军米涅步枪的普及而准备的战术。

具体说就是太平军在进攻一座城镇或一个碉堡时,先将敌人城镇包围住,之后在守军火力的极限射程外的交通线上挖掘壕沟,建造临时碉堡和营垒,以阻止守军突围或外部援军与守军会合。其实湘军就一直这么干的,太平军也擅长土工作业,都是农民出身啊,老本行。

接下来的步骤就有所不同了,贵福哥要求围城步兵尽量逼近城墙,在守军的步兵武器射程之外再挖掘一个与城墙平行的壕沟。然后他们就会向城镇的方向向前挖掘壕沟,这个壕沟为锯齿形,这样壕沟里面的士兵就不会轻易被守军火力所伤害,它还同时提供了一个观察守军的有利地点。

当前行壕沟深入到敌军火力射程之内时,进攻方就会再挖掘一个与城墙平行的壕沟,并且以这条壕沟为火力点,与守城敌军对射,必要时炮火提供支援掩护,压制守城火力,大量杀伤消耗守军力量,同时这个挖掘过程不断推进重复,直到进太平军的步枪能准确射击城墙上的目标,彻底压制守军火力,使得爆破工兵或重炮把城墙打开一个突破口为止。

突破城墙后,巷战混战贵福哥就不用教了,太平军军官们经验丰富着呢···

第四方面,贵福哥主要教授军官们一些简单的旗语,用来迅速传递命令,加强战场指挥。

其实旗语在中国古代已经是一种主要的通讯方式,只不过相对简单一些,后来经过契丹、蒙古、满清等游牧民族的摧残,旗语就退化成闻鼓进,听锣退的简单版了。

其实这旗语真的很简单,用不同的旗子,不同的旗组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掌握几十套指令还不跟背几十个英语单词似的,吃着玩着一早上就背会了?

可是直到一周的学习班课程结束,大部分太平军军官都没记住五个以上的旗语,都是些吃货啊!把个幼主殿下气的,最后一顿饭不管了,把军官们统统轰到炮兵部队抗炮弹、拉炮车,演练实习去了。

旗语问题贵福哥最后找到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从军中选出几百机灵聪明的少年,把他们培养成专门的旗语兵,不担任作战任务,分派到各级部队···后来,随着部队规模的不断扩大,贵福哥在军中专门设立了一个通讯兵学校,以满足战争的不断消耗。

五月份以来,太平近卫军在九茳和宿松两地同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对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很是显著,尤其是幼主贵福哥亲自担任主教官,用了半个月时间培训了近三千名太平军军官,甚至大将黄文金也抛下防务,跑到九茳听了三天课程,作了大量笔记,这些军官后来都以天子门生自居,一个个牛

(快捷键 ←) 上一页:第12章 檄讨汉奸曾国藩(二)(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14章 军火物资送达(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