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醉死鬼请五酒仙 (2/2)
醉死鬼说:“不说还好,就是因为说了一番,他反而禁止卖酒,弄的俺粮草都断绝了,把一伙儿同伴都散去。他还是恶言恶语,拿了一口宝剑,就是要来杀我,我怎么打的过他?”
众位酒仙大怒道:“这样可恶,我们去跟他辨论一番,让他也知道我们饮酒可是不一般的。”
于是就离开了醉乡深处,一直到悟空庵来。
钟馗问道:“列位先生为什么到这里来?”
**莲说:“足下特别轻视我们,专门来跟你论辨。”
钟馗说:“请教。”
**莲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我们花朝月夕,就是饮酒作乐,享受眼前的欢娱,消去胸中的郁闷。足下这么庸俗,怎么会知道这酒中的乐趣呢?”
钟馗道:“先生爱饮酒,确实高雅、豁达。当时安禄山之乱,先生怎么不以酒退了他,发而被永磷王所绑住了?如果没有郭子仪、李光弼,先生早已经在楚地囚死了。上不能有助于国家大事,下不能救自己身家,也是不好在饮酒的‘高旷’吧?”
**莲一阵羞惭的退下了。
毕吏部说:“你说**莲饮酒没什么好处,那《***》三章,不就是从酒中写作来的?足下不饮酒,请问诗稿能比得上**莲吗?”
钟馗说:“你不就是那槽前偷酒的吗?身为朝庭命官,潦倒无赖,竟然为了口腹之欲,去学‘狗盗’的行径,还敢来扬眉吐气,跟人辨论吗?”
毕吏部也满脸羞的通红,不敢再说话了。
崔宗之、贺知章一起愤然道:“毕公偷酒,正是文人的韵事(指风雅之事),你反而说是‘狗盗’,是什么意思?”
钟馗大笑道:“圣人云:‘细行不矜,终累大德’。(小的言行不规范,终会拖累损害大的德行)如果把盗酒当作是韵事,还有什么不是韵事呢?”
崔、贺二人竟无言以对。
山涛(竹林七贤)等齐声道:“你说饮酒败德,古今帝王就应该禁止才对。那为什么冠婚丧祭(成年礼、结婚、丧亲、祭祀)都不能没有酒呢?”
钟馗道:“冠婚丧祭,是礼仪上的喝,不超过三杯,哪里像你们这样的整天都是沉醉不起,有损形象?山公大节不亏(整体上来说还是很完整很不错的),还能宽恕。至于你们这些人,有的守丧期间还喝酒,有的荷婚而饮,有的还因为饮酒而丧命,以至于李核必钻(晋朝时期,王戎是出名的吝啬鬼。他家里种了许多优良的李子树,李子又大又甜。他怕别人得到他这样好的种子,所以在卖李子前,把所有李子的核都挖出来。),锱铢独擅(抠门儿),还假托说是身心高旷,迷惑众人视听,不是祖士雅(祖逖)、陶士行(陶侃)那几位,又怎么能解救得了晋室的败势呢?(你们)只能算是名教中的罪人罢了。”
说的众仙个个惭愧,人人脸红,一起都回去了。
那醉死鬼哪里还敢怇巣huai(挣揣,上前争辩),也跟着回去了。
众仙都埋怨道:“我们原来都是酒仙,几乎被你累成了酒鬼。赶快滚远点,再不要来胡缠了。”
可怜醉死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仰前舍后,独自一人踉踉跄跄走了。
【注释】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陶侃(25**-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1])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59803/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598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十章 醉死鬼请五酒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笑藏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