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灵媒御玺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卷 第二章 大理双鹤(五) (2/2)

第一卷 第二章 大理双鹤(五) (2/2)

文/林千寻
灵媒御玺 | 本章字数:265.57万字 | | 灵媒御玺txt下载 | 灵媒御玺手机阅读
人当做了自己的半个上司,即便苏泽出语调侃,他也笑呵呵地应付了过去。

陈希扬知道杨臣修虽然故意安排马弈攸来“监视”他们,但是马弈攸本人倒是没什么坏心眼,于是故意问他一些关于大石庵的传说或典故,以缓和三人的气氛。

一提到当地古迹的传说,马弈攸便又兴奋了,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这大石庵的来历。

传说在汉朝,有一支军队进攻而来,所到之处,战火不息,横尸遍野,一片凄凉。

半路上,军队被一块移动的巨石挡住了去路,将士们上前一看,发现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背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在行走。

将士们觉得很神奇,就问她:“喂,老太婆,你怎么背得动这么大的石头?”

那老婆婆笑答:“我年纪大了,只能背小的石头了,你们没看见我们村的那些年轻小伙子,他们在前边走,背的石头都比我的还要大。他们听说你们要来攻打我们,就打算每人向你们丢一块石头,到时候,恐怕你们的兵马都要变成肉酱了。”

将士们听了,心里都有些打鼓这地方真是了不得,连一个老太婆都有这么大的力气,那年轻小伙子们岂不是更加力大无穷了?如果与当地人开战,只怕他们只有输的份啊!

如此想着,这支军队的将领便命令大家偃旗息鼓,悄悄地撤军了。

后来,有人说,这位老婆婆是观音的化身,来到大理帮助当地百姓避免了战乱之祸。而这一段故事,便成了大理一带妇孺皆知的“观音负石”的传说。

后人为感谢观音老母,让大家永远记住她救苦救难的恩德,便在七里桥修建了大石庵,在观音老母背的那块大岩石上建起了观音阁。所以大石庵又被称为观音塘。

苏泽一边听马弈攸说故事,一边仔细看手中关于大石庵的背景资料,皱眉道:“你所说的那段故事,和历史资料中的描述,似乎存在时间上的出入啊。”

“什么出入?”

苏泽指着其中一段道:“这里说,大石庵始建于明代,到了清朝嘉庆二十一年,迤西道达阿明主持时,在大石旁修了个水池,并在水池四周建了石栏杆。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全寺被毁坏。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二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云南提督杨玉科组织重修。所以,大雄宝殿的北边有岑公祠,南边有杨公祠。到了清代,建成了门楼、戏台、韦陀殿、木结构观音殿、石观音阁、十八罗汉殿、大雄宝殿等。

“按照这段历史来看,大石庵应该是到了明代才有的,而你所说的那段传说,是在汉代,这之间的时间差,少说也有一千多年啊。”

马弈攸没想到苏泽会在这方面跟他较真,讪笑道:“这不就是个民间传说嘛,其实关于那段传说的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汉代的,也有说是唐代南诏时期的。”

“我并不是为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跟你较真,我只是想说,大石庵的建成时间越晚,它的历史底蕴便越薄,其中藏有火凤鸣石的可能性就越低了。”苏泽说着,兀自叹了口气,“哎,只怕我们这一次,是要白跑一趟了。不知道杨臣修和纪玖那两组,能不能有点收获。”

马弈攸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来他是在发愁这个,心想你郁闷,我岂不是比你更郁闷?我还想着混个好组织,先找到宝物好在老板跟前邀功呢!

说话间,车子已经抵达了七里桥。

他们下了车,进了山门,便看见一方碧绿的水池中央,高耸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上建着一座玲珑剔透的观音阁。

阁楼两边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扫却千军不以甲胄逞雄干戈为勇”,下联是“保全六诏真如金沙布地水火生莲”。

观音阁的东西两边各建了一座白玉石围栏的小桥,过了桥便能看见亭阁的墙体中镶着一块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着一行行金字,记载着“观音老母负石阻兵”的故事。

“看来,这段神话传说已经深入民心了。”陈希扬说着,拍了拍苏泽的肩膀,笑道,“我说,你这位历史老师就先别纠结时间落差的问题了,也别老想着能不能找到火凤鸣石的事情,放松心情,就当是纯粹出来游山玩水的好了。”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一卷 第二章 大理双鹤(四)(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