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卷 尾 搅乱帝后大婚夜 (4/6)
好多人都踮起脚尖朝皇后的銮驾望过去,在那绯色绸缎漂浮之间,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而这一眼,也足够让人惊叹很久。
秋风仍带着暖煦之意,铺面而来不仅温暖还有丹桂浓郁的香气,当然还夹着着姚宫女官宫女们的胭脂水粉的味道,还有绯色绸缎,锦缎,绢纱的独特味道……
皇家的人马从朱雀街走过,这样的声势浩大,十里红妆铺作锦,很多年后洛阳城的老人回忆起来,还能侃侃而谈,露齿大笑。说起当年姚帝大婚,迎娶辰家女,辰家抬嫁妆的人都可以从洛阳城门站到朱雀大街去了……
勿怪老人们夸张,事实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却在史书中寥寥几笔概括,与老人们的回忆和野史的辉煌相比,正史里这一场帝后大婚是相当寂寥的,甚至后世的史学家可在东姚史中惊奇的发现,姚帝元后辰宛伊一无列传二未曾有一字单独注解。
而这场帝后大婚的简明扼要的背后,却在《东姚·姚帝本纪》中记载:八月十五,帝大婚之日,帝遣兵十万,命薄王据秦岭,音公子率兵八万据楚州,楚州归东姚,三国枢纽至此打通。
姚帝本纪第十张方现音公子此人,这人第一次出现在史册是在姚帝本纪中,至于他之前的来历底细,竟然不得而知。
之后再后世史官为《东姚史》编撰的《年表》中出现对楚州一役的详细概括,将楚州一役的全部过程都讲解的十分透彻,后人从楚州一役中不难看出,这位音公子不光杀伐果断,用兵如神,而且天生神力,武功极高,甚至竟然被赋予一些神幻色彩,说他能以一抵百。
具体的佐证案例是因姚军八万大军行至楚州城下,楚州未曾收到下战之书,于是楚州军官仓皇应对,将城中巨石搬上城楼,用以驱赶姚国人。
姚国的军人被巨石砸中死伤无数,仍然奋力向前冲,而这时那音公子竟然长枪一展,踏马腾空,银枪一挥将那些顽石劈成了碎石!当时就让楚州的军官看傻了眼。不光如此他还百战不疲,无劳累之迹象。
而后世记录的对他的外貌描写,竟然如北齐兰陵忠武王一般,说音公子玉面覆面,想来如兰陵王一样俊美,却又因他身为将军,治军贵在治严,他相貌阴柔,于是以玉面覆面,不让将士看到他阴柔的容颜,而只能看到他冷静冰冷的玉面。
在《东姚·姚帝本纪》的第十一页里记载到:帝大婚半月后,辽洲叛,前禹王族旧部辽阳王嫡系叛于辽水,响应军民达三万,帝遣薄彦与音公子整顿回朝……其后,帝欲遣兵五万亲征辽水……
帝后大婚那一晚上究竟发生了多少事,桑为霜不清楚全部,但傅画磬大婚的当日她是的确参与了“攻占辛者殿”这一项。只是这一项不会记录在史册,而出现在史册的是后来大禹辽阳王嫡世子在辽水一带发动起义的事情。
八月十五与八月十六交际之时,蹲在辛者殿外已经很久的桑为霜,听到辛者殿内传来混乱的打斗声,便知道林景臣的人已经被发现了。
不过这个时候她看到辛者殿已经乱成了一团,那个为首的高大身影像是赵六意,他带着一群辛者殿的宫人们离开,分散着四处跑动。
桑为霜来这里只是想见宁阳姑姑一面,但她知道她是见不到宁阳姑姑了,因为林景臣他们一定事先找到宁阳公主和她的几个堂兄弟,让他们换上了黑色夜行衣混入他们之中。
桑为霜暂时放下再见宁阳姑姑的念头,她决定先将林景臣他们送出洛阳城再说。
在混乱之中那一群黑衣人冲了出来,桑为霜眼睛不好使竟然能一眼认出赵六意,她蒙着脸穿着一身黑,伸手朝赵六意的手臂而去,赵六意自然警惕的避开她,桑为霜一愣,她全身上下一点杀气都没有,他还看不出来她是来帮他们的?
“是我。”她不得不出声,“我有办法让你们顺利去辽洲。”
赵六意惊恐望向桑为霜,他怎么知道他们要去辽洲的?而且他们的军马已经在洛阳城的路上了,如果提前几天遣兵一定会皇帝发现,所以他们只能在帝后大婚当日遣兵,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军马现在还只在来的路上。
“你们若是硬来,一个都出不了城。”事出紧急,桑为霜不得不把话说死了,吓他们。
但事实如此,如果赵六意用他手头上的那几千人,真刀实枪的带着宁阳姑姑他们出城,这会儿只能引起傅画磬的警惕,让他赶来屠戮了他们。
最好是能拖就拖。她不相信辛者殿的人能在
殿的人能在一个时辰内赶到宫里去,就算是进宫了,今夜也是帝后大婚,傅画磬不见得一个半时辰内能够出来!
“一个时辰,我就可以把你们送到燕州去。”桑为霜一面避开那些朝他们刺来的刀剑,一面同赵六意说道。
“而你的兵马,只消到燕州等你们汇合。”桑为霜继续说道。
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冷静的声音传来:“好,我信你一次。”
林景臣带着一群人杀出这一片湖泊。留下三十死士和五十多个精兵,与辛者殿中的十几名绝顶高手“痴缠”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653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653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34章 卷 尾 搅乱帝后大婚夜)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耽君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