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东麓产铁的地方不少,中山辰常山国赵国均有铁官,其中尤以常山国之铁器最为精良。与南阳的宛县汝南的棠溪等地齐名早在战国时,常山国就有以冶铁致富的郭纵卓氏等大铁商,入汉以来,作为一个被分封的诸侯国,常山国国土狭鞋只有数县,又山多水多,农业不如内地,畜牧业不如边地,更是只能以冶铁为业,前汉武帝时,“赵王数讼铁官事”,可见冶铁对常山国的重要姓常山国的铁官现有两处,一处在郡治元氏,一处便是在磬口山
磬口山的铁很出名数十年后,冀州巨鹿人卢植之幼子卢毓写过一篇《冀州论》,其中专门提到“淇汤磬口,冶铸利器”,淇汤说的是赵国南边的淇水,磬口说的就是赵郡的磬口山
黑山乱后,山里多了贼寇,磬口山的铁官被弃置了,没有了好铁的来源,元氏的铁官也有好几个月不曾升炉开火了
这黄榆岭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中有水有食,山下有乡亭,又离汤山磬口山等山岭不远,可成犄角互援之势能采铁冶炼兵器这地方如被黄髯夺据去,不止会像文丑说的“恐将难制”,说不定黄髯的势力还会发展壮大
原本文丑荀彧田元皓只是把此番主动击贼的地点选在了栾城县,对是击黄髯抑或是击别股贼寇有些犹豫不决
击黄髯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是:黄髯部众多,上千人,多是经历过几次血战的黑山老卒,他们占山为守,居高临下,不好攻打好处是:正因黄髯部众多,一旦将之击破,那么文丑上任没多久就先灭左须再破黄髯,接连消灭掉国中两股较大的势力,必会震慑西边山中的群盗
此时听姚升说出“黄髯有意夺据黄榆岭”这个情报,为防黄髯曰后难制,文丑做出了决定
他心道:“此番入冬前的进击就拿黄髯开刀!”
决定了拿黄髯开刀,他不觉又想起了入县寺前想过的一个问题
在县寺门外的塾中等姚升出来时,他曾暗自寻思,他的义从部众从没打过山地战,如果硬打,伤亡会不鞋期望姚升这个地头蛇能给他一点助力如今决定了击黄髯,黄髯的部众多,不是寻常寇贼可比的,若是硬攻,伤亡肯定会更大,他也就更期望姚升能出一个破敌的妙计了
他先前不喜姚升贵家子弟的做派,现下却是丝毫不在意姚升的这点小节了,敛衣端坐,恳切地对姚升说道:“我此次欲击之贼正是黄髯黄髯部众不少,藏身西山山谷中,凭山为险,以高临下,我如强攻之,不易击破,君熟知贵县事。可有破贼之良策么?”
栾城县西的山贼甚多,姚升初以为文丑只是打算选其中不大不小的一股击之,却没想到文丑竟选择了最强的黄髯,惊喜不已。由衷赞道:“君入赵郡不足一月,方灭左须,不旋踵又欲击灭黄髯,‘鹰隼奋翰发扬威猛’,说的就是中尉这样的人啊”
“我若是鹰隼。击黄髯也就易了”文丑笑道,“姚君可有妙计么?”
元氏荣荀彧李宣聚精会神,等姚升回话
荀彧田元皓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该用什么办法进击山中的“贼寇”才能做到既能破敌又能减少本部的伤亡?讨论了好几次,均无良策
姚升说道:“本来是有个妙计的,现在却用不了了”
“此话怎讲?”
“要想轻松破贼,唯有诱敌出山半道伏击一策,可此策已被中尉用过了一次中尉於马服山设兵伏击,阵斩左须,悉灭其部。大获全胜,威震境内料来王当黄髯之辈早已丧胆,如果故技重施,黄髯必会生疑,肯定不会上当”
姚升说的这是实话
文丑默然,心道:“如此看来,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行军打仗,两军对垒,不可能每次都能用计取胜,当无计可用只能强攻之时。做主将的不可迟疑,得下决断他说道:“诚如姚君言,诱敌出山之策确是难以成功的”
姚升目注文丑,问道:“诱敌之策既难行之。敢问中尉,可还欲击黄髯么?”
“黄髯不除,终成大患,绝不能被他夺据黄榆岭不能智痊强攻就是”
“中尉如忧黄髯会夺占黄榆岭,何不抢先遣兵上山?现下岭中只有数十贼寇,灭之易矣!”
“黄榆岭这般险峻重要。我回元氏后当然会遣兵抢占它,然这只是治标之策,非治本之法”
文丑麾下的义从部曲有两千余,郡卒有步骑四百余,加到一块儿,不到三千
不到三千人,需要负责元氏的城防,需要顾及其余四县的安危,需要应付山中近万近万的“寇贼”,分不出多少兵卒去设防黄榆岭
设防的兵卒少,就挡不住黄髯的进攻,挡不住进攻,这黄榆岭就还会被黄髯夺去归根到底,要想彻底灭此后患,就必须得在黄榆岭被黄髯抢占前先把黄髯灭掉,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姚升大喜,霍然起身,再一次行至堂上,拜倒文丑案前,又一次说道:“升不才,为鄙县之令,愿为中尉马前驱”
同样的话,姚升说了两遍,两遍的含义不同
上一次他这么说,是喜文丑欲击栾城县境内的“贼寇”,可以化解他的一个烦忧
这一次他这么说,却是敬佩文丑的决断与胆气,明知黄髯难击,在难以智取的情况下,却半点也不愁惧,依然坚决进攻,这份坚毅沉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6729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6729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再逢事乱)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烟花彼岸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