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木匠(一) (3/9)
六十年代,曾禁止过木匠吃雇主的饭,木匠只好自带干粮外出,将就用餐。开始尚可,慢慢地主人家做汤给木匠下饭,后来做菜做副食给木匠吃,再后来又把主食摆上了饭桌。木匠们背地里说这顿饭是“要劲儿的”饭。
木匠们对饭食从不挑剔,雇主给做什么吃什么。吃百家饭的人,什么样的雇主都能遇到。贫困的,富有的,大方的,吝啬的,卫生好的,卫生差的,厨艺高的,厨艺低的,木匠们都能随遇而安,只要吃饱肚子,有力气干活就行。绝大多数的雇主也是极尽所有,尽量让木匠吃得好些。“自己吃填坑,给人吃传名”。
吃饭时,雇主家把饭菜摆在桌子上,盛饭就是徒弟的事儿了。给师傅盛饭,吃一碗盛一碗,双手捧着递给师傅。添饭时要看师傅的手势,师傅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根据比划的深浅程度,掌握添饭的多少。
有时要给几个师傅辈的盛饭盛汤,这就要求徒弟吃饭要快,不仅要伺候好师傅们,自己也能有时间吃饱,尽量不让师傅们等候自己。
据说,某师傅带了两个徒弟,吃饭时,俩徒弟为了抢着给师傅添饭,同时接住了师傅递出的碗,二人都不放手,僵持中,用力一夺,竟把饭碗掰成两半。
这是木匠行内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说给徒弟听的故事。
为什么把给师傅盛饭作为维护师道尊严的一种形式加以特别强调呢?首先,吃饭的场合,是人聚合的场合,有行内人和行外人,有同师门的木匠,也有不同师门的木匠,正是师傅树立威望和取得尊严的所在(傲性也在这种场合得到无形的培养和强化);另外,也是当时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如果吃饺子、面条之类,用筷子直接入口的,不可能要别人夹递,而馒头、烙饼之类,也不宜过别人的手,只有吃米饭,要用勺子盛放到碗里吃。
南方产大米,北方产小米,解放前乃至解放初期,那时的北方乡村是吃不到大米的。小米饭是民间最普通的饭食。把小米淘净,倒进开水锅里,或是在开水锅里直接淘米,把沙子淘掉。米煮熟,用笊篱捞在砂锅里(这种带少量汤水的饭叫捞饭,口感软),盖上盖子,放在灶边或用微火把水气蒸干,这样的饭叫干饭,吃着耐饥,但发干不易咽。怎么办呢?把豆面加水搅拌成疙瘩,做半锅煀油加盐再加些嫩菜(或倭瓜条、萝卜丝、豆角丝、榆树钱儿、嫩榆叶、或者其他的季节野菜等)的汤,盛一勺浇撒在碗里的干饭上,吃起来就顺口了。这种饭食叫豆面疙瘩干饭汤。那时,白面属贵物,吃碗白面做的炸酱面条,是高待遇了。玉米面可做成窝头,贴饼子,板儿条,摇球儿等食物,但总显得贫气,不如小米饭高低能就。待木匠,虽然客情在先,但总归是干活的,吃小米饭于情于理都不差。所以,小米饭浇疙瘩汤是木匠一天中吃得最多的饭食。于是,盛饭盛汤成为每天吃饭当中要干的一种较频繁的活儿。不让师傅自己动手盛饭,是怕师傅累着,也是徒弟孝敬师傅的一种表现。师傅呢,自然也乐于手闲,乐于树立和增强自己的尊严。一个木匠,从学徒到自立,到自己带徒弟,是个艰辛的过程。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不容易,提醒和要求晚辈人尊师,也不算过分。
有人说:徒弟给师傅盛饭确实不过分,但二徒为尊师抢坏了碗,似乎没有必要,有献媚邀宠之嫌,而且有伤师兄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7156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7156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真正的木匠(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张无羁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