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血路救赎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访德成功,抵美晋见 (2/3)

第二百七十六章 访德成功,抵美晋见 (2/3)

文/样样稀松
血路救赎 | 本章字数:685.25万字 | | 血路救赎txt下载 | 血路救赎手机阅读
意义,我想,皇帝陛下心里是明白的。”

拿出青霉素样品来,陈文强便预料到了此种结果。但不拿出什么重量级的东西来,或许换不到德国有力的帮助。当然,陈文强没有傻到把所有的情况都向德国人透露,只要把几个关键的步骤省略掉,德国人想花费比中国人更短的时间研究出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历史上。青霉素的发明与实际运用,可是经历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而且是在科技水平发展到了相当程度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

而中国能在青霉素的实际应用研究上取得领先的地位,这与陈文强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德国,可没有这样的人才。从用冷冻干燥法提纯,到用紫外线光照射青霉菌提高产青霉素的能力,再到用棉籽饼粉和花生饼粉作为氮源,最后到用深层发酵方法培养青霉菌,这样一条直线道路不知省去了多少时间。少做了多少次实验,节约了多少金钱和人力。而这些,恰恰都不是德国人能够想到并预料到的。

陈文强貌似真诚的表示让威廉二世很感动,要知道德国科学家经过实验得出了结论,青霉素的效果非但将超出陈文强的介绍,更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试想一下,战争爆发后,有经验的士兵将是一种财富。是国家取胜的保障。而青霉素将拯救千千万万伤兵的生命,换而言之。就是使千千万万有经验的士兵具有了重复使用的机会,这样将大大增强部队的复原能力。

当然,青霉素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也绝对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财富。为了治愈病痛,延长生命,不管多贵,人们都会毫不吝啬地掏钱买药。

“这真是令人感动的决定。”威廉二世笑着说道:“为了使国务卿的此次访德取得圆满的成功。我国政fu已经决定仿效美国,退还多余的庚子赔款。”

这算是个意外收获,陈文强对此表示了感谢,并表示要将这笔钱作为中德科技研究院的经费,以使中德合作早日结出硕果。

近一个月的访德即将结束。德国给陈文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陈文强深表赞赏,并向国内发了电报,介绍了德国开展教育的经验和作法,希望共和国政fu也能尽快实施。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就已经达到97.5%。在德国,学生们上学几乎是免费的,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来支付,不上学,家长就要受到处罚。

在德国,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正如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指出的德意志的出路,“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而中国想要学习德国的教育,却有着很多的实际困难,这让陈文强很费心思。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但师资力量却远远不足;其次,在广大人民还未取得温饱的情况下,强制教育,罚款政策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抵触和不满;最后一点当然就是钱的问题,资金的匮乏了。

果然,共和国政fu发来了回电,一方面对德国的做法感到受益匪浅,决意效仿;一方面又透露出对资金缺乏的担心。

钱,最后的问题还是落到了资金上面。到处都在花钱,基础建设,军队建设,装备更新等等,陈文强也对此挠头不已。中国的首要问题还是贫困,在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办一件事情总要比别的国家困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结束了访德之行,重新登上整修完毕的海圻舰,在乘风破浪之中,陈文强没有海军官兵首次横跨大西洋航行的那种兴奋,他的头脑又开始急速转动,为筹措更多的资金而惮心竭虑。

1911年8月10日,经过两个星期的连续航行,海圻舰越过四千多海里的浩浩大洋,抵达美国纽约。

同德国一样,为欢迎中国代表团到访,美国方面举行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海军部派出万吨级巡洋舰北达科塔号作为陪访舰,与海圻并舷而泊,并指定一名中校军官为联络官驻舰协调。

抵美次日,美国国务卿、海军部长便分别与陈文强等人进行了会见。第三天,两位军政要员又联合举行盛大招待酒会,款待代表团一行。第四天,陈文强等人应邀前往波士顿,晋见正在避暑别墅休假的塔夫脱总统。

…………

在十九世纪,美国在国际上并没有担当什么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历史车轮刚进入二十世纪时,美国就将它的触角伸向了全世界,当时的美国总统坚定地支持美国向海外扩张势力,他就是西奥多.罗斯福,现在的美国总统塔夫脱的前任。

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位强有力的国际领导人,然而,当他任期将满时,由于他之前早已声明不再参加下一届总统选举,因此那些追求政治的人,已经不再把他罗斯福当成一个重要人物了,因此,他们对罗斯福在任时的工作也就不再支持了,从而导致了罗斯福在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时,大发雷霆,也从而导致了他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被国会无情地否决了。

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经济衰退。企业界人士将经济衰退归咎于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德会谈二(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二百七十七章 巧舌如簧(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