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此番招待高任武的高规格不说渊男生有所猜忌,便是一众大唐将领们也闹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个说头,先前虽说配合着李贞演上了一场大戏,可到了末了,还是没人知晓李贞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只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绝大多数将领都畏惧李贞的威严,哪敢随便问,也就是李绩与薛万彻资格老,见事有蹊跷,商议着便一道去了中军大帐,欲整出个明白来。
“殿下,那高任武不过一小儿耳,其手中并无权柄,殿下为何如此爱重,纵使欲行反间,却也恐难为也。”薛万彻性子较急,虽说官衔比李绩要稍低一层,可一进了中军大帐,却迫不及待地抢先开了口。
李贞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薛爱卿以为此人来我营中之意为何?”
“此乃慢我军心之策耳,何足道哉。”薛万彻性子急,可在大事上却不糊涂,想都不想便直接了当地回答道。
“嗯哼,英公,尔之意如何?”李贞并没有对薛万彻的话进行评述,而是笑眯眯地看向了若有所思的李绩。
“回殿下的话,老臣以为薛将军所言当是。”李绩想了想,斟酌地回答道。
“呵呵,那就没错了,此子一回,城中今夜必定前来劫营!”李贞呵呵一笑,语气极为肯定地说道。
“哦?”
“嗯?”
李、薛二将一听李贞说得如此肯定,各自轻咦了一声,都不太敢相信李贞的这个判断,可又不好当面质疑,只能是狐疑地看着李贞,等候着李贞作出进一步的解释,然则李贞却没有就此事多说些甚子,而是转开了话题道:“薛爱卿,尔觉得金春秋此人如何哉?”
薛万彻没想到李贞话题竟然转到了金春秋头上,一时间还真跟不上李贞的思路,愣是搞不明白此事与金春秋何干,可李贞既然问了,薛万彻自也不能不答,这便略一沉吟,小心谨慎地回道:“此人颇具才略,文武两道皆尚可。”
“薛爱卿此言甚是中肯,孤也以为如此。”李贞笑着点了点头道:“唯其有才,故而有心,今我大唐众军云集,其归心不假,然,高句丽一灭,其心必异,我大唐远,而新罗近,倘若有乱,救援甚难,似此番劳师动众而来,非孤本意也,灭一虎,而养一狼,孤不取,倒不若虚留百济之地以为二狼竟食之场所,我大唐从旁制衡,当可从容应对,又何乐而不为哉?”
李、薛二将一听登时有些子傻了眼——先前李贞在酒席上答应高任武之事,李、薛二将皆以为李贞不过是虚应其事地随口说说罢了,可听李贞这么一说,竟然要成了真,二将心里头可就有些子不是滋味了,尤其是费尽千辛万苦才灭了百济的薛万彻更是有所不甘,也没管李绩在一旁偷偷地使眼色,粗着脖子便嚷道:“殿下,百济之地虽小,却是我大唐所灭,如何能轻易拱手让人,末将不服。”
薛万彻这一声不服一出,可把李绩给吓了一大跳,要知道李贞可不是待下宽厚无比的李世民,心狠手黑着呢,真要是让李贞了火,那薛万彻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虽说李绩与薛万彻并无太多的私交,可也不希望这么位大将就此折了,忙站将出来道:“殿下,薛将军此番攻破百济,实是劳苦功高,老臣也以为百济乃是三军将士用命破敌之所得,若是轻易让出,恐伤军心,还望殿下三思。”
面对着两位大将的直言,李贞并没有生气,因为李贞很清楚,之所以会如此,只不过是双方所站的高度不同,着眼点不同之结果罢了——二将考虑的只是开拓疆土,而李贞则考虑的是长治久安——眼下大唐军威赫赫,战无不胜,取西域、平薛延陀,占辽东,大唐的疆土已是庞然大物矣,可说到治理,则八字尚未有一撇,不说新收之地治理极难,便是关中也尚是隐患重重,李贞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已经不是继续再开疆辟壤,而是如何改革内政,不单是军制改革,政体上也得完善,还有改善民生等诸多大事,在诸般事宜未妥之前,实不愿再有战事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灭高句丽之仗既是一场军事仗,又是一场政治仗,但凡能稳住周边绥靖,李贞还真不将百济那么点地盘放在眼中的,这一切李贞心里头有数得很,然,个中缘由却无法跟旁人详细分说,即便是对纳隆等两大谋士都不能说得太白,又何况是李、薛二将,只不过面对着两位军中大佬的反弹,李贞却也不能坐视不理,这便微微一皱眉头,斟酌了下语气道:“二位爱卿有所不知,孤已得到可靠之消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病重在床,其孙芒松芒赞将继大位,然其年幼,孤料定吐蕃大权必落在大相禄东赞手中,其人野心勃勃,必当与我大唐交恶,是时,必恶战连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7855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7855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五百五十二章决战平壤城(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凤鸣岐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