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面PDST,揭开心底深处那道伤疤 (2/2)
人从出生开始,如果身体健康,在和谐健全的家庭中顺利渡过幼年至少年时代,在青年时代基本顺利并经受一些意志力承受范围之内的挫折和经历后,其本我和超我通常会保持内外平衡、和谐共存的状态。然而在此期间,一旦经历某件或某种意外突发事件,或者接受某种背离客观情况和科学规律的具有偏执、过激的认知思想,导致思维认知结构发生缺失、扭曲甚至畸形时,就会在内心世界中引发强烈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如果超过自我认识判断的合理范围,则会在本我与超我之间造成裂痕,如果刺激已经明显超过个人意志承受极限,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或积极引导,裂痕将长期存在,最终导致本我与超我的之间关系的撕裂。在幼年期、儿童期、青少年期这三个人生成长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中,这种负面刺激出现的越早,造成的损害越大,有的损害甚至一生都无法得以修复。这种突发的意外事件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且难以预期的,比如幼年和儿童时期受到的身心虐待、情感冷落,亲人好友突发疾病或亡故、父母离异、车祸、绑架、欺霸凌辱、考试落榜、恋爱失败、身体病痛残疾、被信任之人抛弃或欺骗、遭受迫害等等。一旦这样的ròu_tǐ和精神打击超出心理预期或承受能力,往往就会造成强烈而巨大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即可能是隐性且难以自我查察觉的,也可能是形成特征明显的抑郁、焦虑、强迫性心理障碍,偏执性人格,直至精神分裂(双向人格障碍),比如创伤性应激障碍,简称。
通过催眠,沈彤比较成功地打通了联通陆川坚固封闭的内心世界的隧道,在其潜意识中找到了部分性格形成的历史根源。按照时间顺序,初中至高中阶段是其抑郁型性人格形成的早期阶段。补习至大一头一年,是其抑郁性格的定型阶段和早期形成阶段。大学期间是抑郁性人格波动期和加强阶段。毕业后至工作前二年,是抑郁性人格和表象特征的弱化与潜伏期,工作后几年则是两种负面心理阻碍逐渐苏醒和成熟期。最近的亲人和知己好友的突然离世、初恋情人结婚、客人的刁难、身体重病等多种因素,均成为其抑郁性人格和进一步恶化的直接原因。
清醒过后,听到沈老师的简要分析,陆川着实吃惊不小,对内心中淤积了如此之多、多久的未解情结而感到意久,也为内心中有如此之多的情感垃圾而感到厌恶,同时,也为今后该如何是好而感到迷茫无助。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8936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8936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一)直面PDST,揭开心底深处那道伤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行云流水531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