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宁兆接过茶盏,放在手旁桌子上,迟疑道。
“不错,天家之人与生俱来的多疑,况且心中有愧之人,心中也必定有鬼。经此一事,贺某不信那皇帝心中会不对张沐之起疑。”
“如此也罢了。可是少主子······”
“少主子尚且年少,昏招频出,贺某不是不能理解,只是我们现下的处境不容我们再出半点差错!老先生,您认真想想,到底是与我们有再生之恩的主子的遗命要紧,还是这个惹是生非的少主子要紧。”
宁兆闻言冷笑一声,“说来说去,不过是想要给自己的背信弃义找个台阶下,少主子是主子唯一的血脉,主子的遗命重要不假,但少主子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似你这般狼心狗肺之人,哪里能明白主子对少主子的血脉亲情。”
“话不投机半句多,既如此,贺某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愿老先生所行之事手下之人,不要同贺某起了冲突才是。”
“哼。”宁兆拂袖离去。
八月十五,双溪
宝钗向来不喜热闹,加之府里人少,张沐又出门赴宴,也就没有设宴席,吩咐柳芽儿散了些碎银子,放了府里年少的出门看烟火,又另给年老的多分了赏银,送了酒菜,叫他们守门,自己则去了赵嬷嬷的屋子,想着陪赵嬷嬷一同用些膳食。
不想路上正遇见了由敏儿服侍着的赵嬷嬷,问了方知,原来赵嬷嬷想要带着敏儿出门看看。
宝钗有些意外。
赵嬷嬷笑道:“以前中秋都是在宫里过,除却比平时更忙,也没有什么好过的。宫外的热闹,也只能隔着城墙偷听片刻,现在有了闲暇,这胳膊腿儿的就活泛起来,想着出门走走。”
宝钗自然点头应允了,叫莺儿塞给了敏儿一个荷包,“好生服侍着,见到什么好玩的,只管卖了。”又送赵嬷嬷出了垂花门,上了马车。
等到门子来说已经送了赵嬷嬷出府,宝钗才回转来。
莺儿看着外头升腾的烟火,轻声问道:“姑娘,您要不要出去看看。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习俗,说不得这里的中秋同金陵和京城又是不同的,既然来了,不如就出去走走,权当散心。”
宝钗笑笑,“大人和嬷嬷皆不在府中,我若是也出去,这府里便没个人管,何况,中秋日,原本就该留在家里才好。”
莺儿点点头,笑道:“那,我陪姑娘赏月好了,反正这圆月是哪里都能看得见的。”见宝钗点头,忙道,“我去厨房端些糕点和青梅酒过来。”又见宝钗身边只有自己一个,心里埋怨柳芽儿道,这丫头也不知道疯哪去了。
宝钗走到廊下,看着天上圆月,心道,也不知道半月前给京城送去的节礼,母亲她们可曾收到了,又想到去岁发生的种种,心思不知不觉间飘远了。顾阳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恶,却也可怜。一夜之间,家族至亲皆遭屠戮,只剩了他同姐姐相依为命,从杭州一路到京城,路上又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楚。不过,他们是怎么到的京城,那宁远的手段如此之多,竟没能除掉这对姐弟?自杭州到京城两千多里路,其间高山河流无数,想要将一对无人认识的姐弟悄无声息灭口的时机多如牛毛,顾阳他们是怎么能够安然无恙的到京城的?
宝钗沿着走廊到了院中,罢了,大概是自己多想了,那顾阳小小年纪便能设下连环圈套,可见聪慧过人,若是一路小心谨慎,不被发现也不是不可能。
宝钗笑笑,自己这是怎么了,中秋这般好的日子,总是想些不好的事,莫不是去岁中秋发生了太多事,今岁安静了,自己反而不适应不成?
一阵凉风吹过,宝钗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回了屋子,临窗坐下,心道,怎么莺儿还不回来,莫不是厨房当值的人不在,或是没有备下果子点心?
宝钗正这般想着,见门廊那边有人抱着箱子走了过来,却是柳芽儿。
“姑娘,”柳芽儿看见宝钗,满是兴奋的跑了过来,“姑娘,您猜猜我手里抱着的是什么?您肯定猜不到。”
“能让你这般急,莫不是又一只小狗儿,或是小猫?”宝钗闻言笑道。
柳芽儿摇头,“姑娘再猜。”
“那就是什么糕点。”
“也不是,再猜,最后一次机会了啊。”
“瞧你高兴的,快进来吧,外头怪冷的。”
柳芽儿乖乖点头,一溜小跑到了宝钗面前,笑眯眯道,“姑娘,好姑娘,接着猜呀。”
“总不会是只兔子灯吧。”宝钗笑着拉她坐下,“快歇歇,看你头上的汗珠,风一吹,就该着凉了。”
柳芽儿掏出手帕胡乱一擦,道:“算姑娘您对了一半罢,你看!”说着打开盖子,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摆在宝钗面前的桌子上,竟是一个个兔儿爷,有扮作武士的,有拿着长刀的,还有挑着担的,推车的。
宝钗看了便笑道:“真是个孩子,怎么买了这些回来。”
“这可不是我买的,是大人买给姑娘您的,冬实捎回来的。”
“冬实他人呢?”
“我在门口遇见他的,他见了我,只说他还要赶紧回到大人那儿伺候,说是有急事呢,就走了。”
“急事?”宝钗微微皱眉。
“姑娘别管他了,快看看这兔儿爷,多可爱啊。”
宝钗见她看着桌上的兔儿爷,眼睛都移不开,便笑道:“喜欢那个,挑了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3174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317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54章 左右逢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暮朝人间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