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和满族统治下的清朝这两个时期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属于后者。
以及从两者的结果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少数民族不断汲取以汉族为主体的先进的封建文化,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内的一支支奇葩。
同时它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少数民族的汉化,则在汲取汉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自身的民族特点逐渐改变或者消失,有的变得与汉族接近,但仍保留本民族的一些特征;而有的被汉族所同化,最终融
入到汉族当中,原来的民族消失。
封建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族融和的最本质特点,少数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接受封建化,这类封建化的内容还向边疆地区扩展。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中心。
少数民族各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居民;采用汉族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从部落或者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汉化是一种民族同化,是一种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
所以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不仅有汉化,我们汉人也会被胡化,如之前所说的胡化的胡服骑射。
民族融合历史书上只说了两种原因---战争与和平(发展贸易),其实还有种就是国家政策。
就是主动学习他民族的政策,作者菌觉得只有开明的君主才能做得到,像北魏的孝文帝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氏(他自己将拓拔氏改为元氏)。
如果说几个民族被汉化,严格来说55个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就连中国的周遍附属国和臣属国也被汉化,如古代朝鲜新罗,日本的大化改新。
同时说到民族融合,作者菌比较佩服的就是犹太民族了,他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民族凝聚力最强的民族,以色列犹太国自从被尼布加尼撒二世灭了都几千年了,仍未被别族同化,至今还散居世界各地,可能是犹太教的影响,他们有共同的信仰。
此外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这两个词在词义方面有无区别,关于这个问题论述是很多的。
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有,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有的书这样讲:“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的主要是民族同化,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是根本不同的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民族同化,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不可能有民族融合。”
持这种观点的作者们认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二词内涵的区别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上边的引文讲得就很清楚,民族同化是“在阶级社会中”,而民族融合“不是在最近,也不是在不久的将来所能实现的,而是要到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之后才能达到的。”
“所谓民族融合,就是到共-产主义以后。”
两者发生的范围大小不同。
一般都认为,民族同化是指一部分民族同化于另一部分民族之中,“不是某个民族同化另一个民族,就是它同化于另一个民族。
因此,同化只是个别和某些民族的消失,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并未消失,民族这一历史范畴依然存在。”
“民族同化是部分民族的消失,即被同化的那些民族消失了。”
而民族融合的范围则比民族同化的范围宽广,“所谓民族融合,乃是一切民族的消亡,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不存在了。”
“民族融合乃是一切民族的消亡,全世界形成为一种与民族共同体完全不同的新的统一的‘全人类共同体’”。
“民族融合可以理解为不同民族互相渗透,甲中有乙,乙中有甲,甲和乙中有丙,而丙中也有甲、乙的成分,民族界限逐渐磨灭,不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了,连民族这一范畴也根本不复存在,所有的民族都走向消亡,亦即民族的终结。”
两者发生的方式与过程不同。
有些著作把有关历史现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强迫同化,有的凭借政治暴力与民族特权进行同化,如清兵入关,强迫汉人剪头发,谓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有的凭借政治权力强制统治民族同化于经济文化先进的被统治民族,如中国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汉化政策,尤其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最为典型。
二是自然同化,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落后的民族在先进民族的潜移默化中丧失本民族的特性。”
而民族融合,一般都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存在强制与暴力。
“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斗争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不断为大家所认识,所接受,并继续发展;落后的低劣的东西不断被抛弃,被淘汰,从而使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
还有就是两者的性质也不相同。
一般都引用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的一句话,同化“即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
认为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5393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5393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百零三章 同化与融合)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参见大总管谢谢您的支持!!